林沐用半天的时间将简易版的牛油火锅底料熬好。
凝固冷却的牛油重新加热,等油烧热之后将花椒八角之类的香料放进去炸香,再放进去干辣椒。
林沐提前干炒了一些辣椒砸成了粉,这次一并放进去。
牛油一共三个竹桶,林沐只用了半个竹桶的牛油来熬制火锅底料,剩下的可以慢慢吃。
做完火锅底料,把它们放到一旁冷却。
怕自己活不过寒季,林沐去商城里找到了简易窑炉,她准备烧一点木炭。
木炭温度高,使用时间也比木头燃烧的时间长。
不是林沐想烧木炭,属实是她对自己木头的储存量有点不自信。
整整六个月全烧木头的话肯定不够,说不定她寒季过半就给冻死了。
窑炉图纸化作一丝金光窜进林沐脑子里,林沐脑子里突然多出一段关于窑炉怎么制作的全方位慢放视频。
是可以反复观看的那种,就像是在脑子里下载了一部电影一样,还能暂停和后退。
林沐穿上雨衣和雨鞋,去外面挖泥。
她挖的是腐殖土层下的黄土层,这种土做出来的窑炉才结实,不容易开裂。
大点的窑炉她是搞不成了,地方不够。
她现在能选择的地方只有两处,山洞里和山洞外的小棚子。
山洞里面是肯定不行的,只能在山洞外面的竹棚底下搭建一个小窑炉。
木炭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是温度,二就是密封性。
整个窑炉要密不透风,让燃烧的木头处于无氧的密闭空间中。
木炭就会慢慢形成。
在空间里挖了三大竹桶黄泥巴,林沐从坑里爬出来。
她将手伸到雨中冲洗了一下手上的黄色泥土。
准备去看一下她放置在河道上用来阻拦漂浮物的竹子都给她揽了些什么东西。
来到河边如烟就是黑乎乎的树枝,长的短短粗的细的,和树枝之间不明的各种叶子和草根。
林沐用铁铲扒拉了一坨距离她最近的漂浮物,木头现在可是个好东西。
虽然湿漉漉的,但是可以放在山洞里慢慢阴干。
她烧火的时候还能放在火堆旁烤。
将木头挑出来单独放在一边,林沐开始在一堆细小软烂的枝叶中翻找。
枝叶中最多的东西就是面果,剩的细都纠缠成一团一团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植物。
林沐将面果和木头收进空间中,剩下枝叶就堆放在一旁。
河面上要及时清理,不然只有两个下场,拦路的竹子不堪重负被冲走和河水蔓延出河道。
林沐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清理河道上的漂浮物,窑炉今天是没有时间做了。
这一个下午的战利品很可观,面果收集了43个,木头也是她外出一天时收集量。
将湿漉漉还在滴水的面果倒在山洞中间,木头则堆放在山洞外侧。
用鸡肉丸和牛肉丸煮了一锅白菜汤,下雨天她莫名的喜欢喝各种各样的汤汤水水。
吃完饭,林沐坐在火堆前将湿漉漉的面果全开了。
好在面果的外壳防水性能非常好,里面的面粉全部是干燥状态。
但还是有几个面果在河里漂流的时候不知道撞到了什么东西上,虽然没有完全裂开,但是表皮上细小的缝隙还是被水浸透。
里面的面粉黏腻腻的。
林沐直接将这一类损坏的面果扔掉,把完好的面粉放进竹桶里收进空间。
安顿好一切,林沐躺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沐就开始准备着手建造窑炉。
三桶黄泥昨天晚上就放在了山洞里,今天已经有一点干燥了。
早在装好黄泥的时候林沐就将多余的泥水倒掉了。
没有石砖林沐准备用竹子做骨架,竹片编制成一个半圆型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上再多叠加一层,增加稳固性。
框架不大,林沐都能预想到自己以后烧木炭能烧多长时间。
黄泥中掺杂着枯草,先在框架内部糊一层黄泥。
用燃烧的木头慢慢烘烤。烤干后在细细涂上一层细腻的黄泥。
将框架放在山洞外右侧的位置,底下糊一层黄泥做底。
在做一个弧形的窑炉口,窑炉口只能让她匍匐进入。
新鲜还是湿漉漉黄泥的窑炉做好,窑炉内部放入燃烧的木头,外面也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