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荟,你心思澄澈,为人良善,朕都看在眼里。”皇帝拉着温荟的手,怜爱地说道,“这宫里,也只有你,这么为朕着想。”
温荟见杏雨端着燕窝进来,不着痕迹地抽开手,将燕窝放到皇帝手边。
“臣妾为皇上着想,是臣妾身为嫔妃的本分,不是吗?”温荟浅笑道,“臣妾虽然笨,也想尽一番绵薄之力,为皇上分忧,哪怕只是一点点,臣妾也觉得值得了。”
“朕允了,这事就全权交给你了,过几日朕派进保带着几个侍卫护送你一块儿出宫。”皇帝将自己的令牌给了温荟,“只是,你自己也要小心。”
“多谢皇上,皇上也不用担心,臣妾会避开人群的,就远远地看着。”
这天一早,温荟穿着一身轻便的衣裳,头上也只簪了简单的玉簪,就坐上马车出了宫门。
施粥跟凉茶的地方已经布置好了,进保带着人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十几个人抬着几个大锅、蒸屉放到架子上,有粥,有凉茶,还有馒头。后面的大锅里还在继续煮着、蒸着。
不少侍卫在四周警惕地环视着,还有几个侍卫招呼着百姓们排好队,不要争抢,每个人都有。
浓浓的米香、馒头香散发出来,吸引了不少百姓过来。
温荟坐在对面茶馆楼上的包厢里,靠着窗静静地看着,看着进保认真做事的模样,温荟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进保不经意抬头,对上温荟的眼睛,双眸变得柔和了许久。
施粥一事,做的很好。
皇帝对此,对温荟大加赞赏。
温荟却说功劳大家都有份,让皇帝一同嘉奖当时一起帮忙的人。
太后还特地将温荟叫到了慈宁宫。
温荟到了慈宁宫。
“臣妾给太后请安。”
温荟向太后行礼,她神态恭敬,举止得体。
太后坐在上首,静静地看着温荟,见她神色内敛,不带丝毫魅色。
“起来吧。”太后平淡地说道。
“坐。”
“多谢太后。”温荟不紧不慢地起身,坐了下来。
太后看她一身青色的常服,外罩浅绛纱常服褂,简单而又不失雅致。与那些满头金翠的嫔妃相比,温荟的几只淡雅玉簪更显得她清丽脱俗。
“施粥一事,宣妃你做得很好。”太后颇为赞赏地说道。
“太后娘娘谬赞了。”温荟谦逊地回应道,“此事并非臣妾一人的功劳,而是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臣妾也只是借此机会为皇上、太后和永琮祈福而已。”
“你倒是懂得谦逊。”太后轻笑一声,说道。
“臣妾蒙受皇恩,自然要为皇上尽一份绵薄之力。”温荟恭敬地回答道。
“不怕盖过皇后的风头,而被算计?”太后试探地问了一句。
“臣妾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而且臣妾觉得皇后娘娘作为后宫之主,母仪天下,臣妾也只是以皇后为表率罢了。”温荟平和地说道。
温荟这话,让太后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深意。
皇后为人,太后太清楚了。皇后有做过什么为国为民之事?从来没有,皇后只在乎那些薄如蝉翼、弹指可破的情爱。温荟说着话,到底是真这么想,还是在含沙射影什么。
“你在宫里,只求皇帝的宠爱?”太后幽幽地问道。
“太后娘娘。”温荟敛下眼睑,放低了声音,“臣妾从来不求这个,臣妾只想照顾好永琮,也求一份心安。”
“求一份心安?在宫里确实难得。你能有如此心境,也实属不易。”太后也不管温荟所说的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