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红色记忆任河往事 > 第12章 红军来了,翻身农民把歌唱 匪兵遁矣,泥腿糙手把家当3

第12章 红军来了,翻身农民把歌唱 匪兵遁矣,泥腿糙手把家当3

了擦,但就是不好意思伸出去。

“来,来,来,都是穷苦人出身,一家人呢,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王立波师长主动去抓住了他那双有力而粗糙的大手。

“老常,师长也不是外人,你就别见外,有什么事,说就是了。”苟润堂也宽慰着常登友。

王立波师长牵着常登友的手,走到房里左壁一张去条木板凳边,二人一起坐了下去。

“苟连长,自己找地坐。”师长扭头对苟润堂说,又将头转向吴汝波:

“小吴,整两盅水来。”

警卫班长吴汝波应了一声,走出门外。

一阵寒喧,常登友说明了来意:

红军来了,对穷人一家亲,沿河两岸的民间艺人要表演龙灯、高桡、彩龙船,耍狮子欢迎自己的亲人红军。

在任河地区,有很多的民间艺人,学成了许多民间绝艺,每逢年过节或遇重大喜庆日,都会自发组织起来耍上几回,舞上几段。

这倒是个与老百姓融入一体的机会。

王立波师去心里想。

“这样吧,我们和天下穷人是一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我们也更了解大家,我们搞个军民联欢。”师长忙讲了自己的想法。

“军民联欢?”常登友不太明白。

“哦,师长的意思是,你们准备你们的节目,我们战士们也准备些节目,在一起共同表演,发动乡亲们都来看,让我们互相亲热亲热。”苟润堂忙详细向常登友解释。

“这下我懂了,那我们就来个一堂会。”常登友也快人快语。

红军要和这山里的泥腿子穷人一起联欢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刹那间传遍任河两岸,凡得到消息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互相串联着,毫不犹豫地放下手里正干的活计,从四乡八岭往联欢表演地——任河正街上场的棺山河坝宽敞的河滩上。

昨天下午,一个排的红军战士与常登友带来十几个男女青年一起,扛了不少圆木、厚木板、绳索、长铁钉、铁丝等物,携带锄头、锯、斧头等工具,就来棺山河坝的沙滩最宽敞处,搭建一个巨大的舞台。

搭舞台总指挥是常登友。

开始时,苟润堂提议由他任总指挥,他不好意思:

“我只是个粗人,怎敢指挥战士们?”

“这有什么?你们要表演耍狮、高桡、彩龙船这些节目,对舞台有什么要求,我们也不懂,如搭的舞台不能表演或者摔伤了人,那不出大事了?这事你不指挥,谁指挥?”苟润堂反问他。

一听这话,常登友也再不忸怩了。

于是,按常登友的要求:舞台要够宽大、牢固、平整,木板中间的缝隙要挤紧,下边还要用木板垫实,不然容易让高桡踩进缝里,让踩高桡的人出危险。

所有人都自觉服从他的指挥,一座宽大结实的木舞台终于成功搭建。

今日一大早,还是常登友带头,来了几十个红军战士,一部份人在河边搬些河石,散乱地放在沙滩上,可以让观看的战士和观众就坐。

一部份就去舞台上,在舞台后方高耸的两根木柱上,用细麻绳挂起由红军政工干部魏传统挥毫在红纸上书写的:“任河区军民联欢大会”的会标,两根粗木柱上张贴着“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军民联欢一家亲”的宣传标语。

王立波师长对于举办的这次军民联欢大会,十分关注,他不但下令让部队准备几个节目,还让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与常登科共同协商,确定安排宣传表演节目的内容和演出次序。

在非常时期,要举行如此大规模的联欢演出,安全保卫是重中之重,如果有匪兵来袭,或有团练、民团、土匪化装潜入搞暗杀、破坏,那可就会酿惊天惨祸。

于是,他命令一营,首先派重兵严密防守响岩子、草坝滩、中街渡口、胡家沱天然石门及沙坝到油房街一线的险关、要道,还在棺山河坝河对面的山岭上,放上一个连,作好战斗准备,随时居高临下观察着任河上下游两岸的一切敌情,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处置,坚决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同时,在上下游场镇入口及渡口,安排红军战士和熟悉本地情况的热心群众,掌握进入会场的人员,特别注意防范有无暗藏枪支、刀具、手榴弹的人员潜进会场。

从群众开始大量进入油房街和正街,沿街每隔二十米就有两名全副武装的红军士兵名相对站立警戒,联欢大会会场四周也由战士们持枪警戒。

如此庄重肃穆的警戒,没有对来观看的群众带来丝毫压力,他们都知道这些红军的枪口不会对准老百姓,只会对准匪兵。

上午九时三十分,除了已在各岗位执行警戒、防守任务的红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