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d哥来接我后,有点小开心,因为虽然我觉得不是问题,但不用费力气找地方还是让我顿感轻松愉悦。
魔都冬日下午,难得的晴天,走在黄浦江边的观景步道上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d哥指着两岸各式建筑里的一栋说,他就在那里面工作,有机会可以带我进去他公司看看。
日渐偏西,我最喜欢的夕阳晚霞景色又要上演了。这次不仅是第一次在黄浦江边欣赏,而且有了一起欣赏之人。
我既沉浸在天边的景色里,又安心在d哥的陪伴里。这种淡淡的又稳稳的感觉,就像d哥的行事风格。
此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段感情的发展是d哥在一步步推进,虽不急促,但节奏也不慢。
我们从那个周四开始几乎维持着一周两到三天的见面,周末时d哥从不需要我先约他,总是把行程安排地轻松有趣,以逛吃为主。
从那次蟹黄小笼包开始,黄鱼煨面、牛蛙面、葱油饼、生煎、烧烤、小龙虾、火锅等等,他总有些不错的小店推荐。
虽然只有短短半个月,但在我曾经与人的交往模式里,密集地像浓缩了半年那么久。
有时d哥也陪我到图书馆去坐一上午,我做我的事情,他就带着耳机打游戏。
圣诞节时我们一起看了成龙的《十二生肖》,那是我之前从不会去电影院看的影片类型,竟然莫明觉得挺好看。事实上,我一直不怎么去电影院看电影。
我也不怎么旅游。宅在家里就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满足我的休闲娱乐需求,看书、听歌、做做家务、写写字等。
然而,d哥在看完电影后没两天就和我商量策划新年旅行——厦门鼓浪屿。
我第一次对d哥的邀约产生了犹豫的心理。出门旅行,意味着要同吃同住好几天,而我和d哥一共才认识了半个月而已。
最让我疑虑的是,d哥建议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可以订标间双床房。可能是对这一画面的想象吓住了我。
我已经四年多没有与别人分享过一间卧室了。在徐家汇的老破小里我也是租了一个三十几平的一室户,不想有来自室友的潜在麻烦。
何况是与一个还不能算真正熟悉的男性朋友共处一室过夜几天。
他要是骗我呢?他的信息我都没有验证过,万一是个骗子,在外地勒索敲诈我钱财,怎么办?我的想象力有点儿放飞,于是把工资卡里攒了三个月的工资都转给了我妈。
同时,我告诉d哥,让我考虑一下是回家还是跟他出去玩。我当然要掩盖一下我怀疑他可能是骗子的心理。
d哥说,没问题,但要快点哦,因为距离出发没几天了,机票和酒店要尽早订起来。
我给大学时的大眼睛舍友打了电话,她已经在bj工作、结婚了。她鼓励我可以去,凡事小心点就好,正好也能进一步考察下d哥的人品。
我很动心,但还是没有完全放心答应。
旅行邀约的第二天,d哥问我能不能一起吃晚饭,但他当天工作有些多,可能会忙得晚一些,所以得辛苦我这次下班后去陆家嘴找他。
我很爽快地说没问题。这么久以来一直是d哥迁就我的方便,总是他来找我。无论我们在哪里玩,是不是先回他家更方便,他总是要送完我回家,再从宜山路坐4号线回自己家。
有一次我实在不好意思,就说你别送我了,我送你去宜山路坐地铁吧。他想了下笑着同意了。d哥走进地铁站后和我挥手道别,我心里默默感叹,从没遇到过这么温柔有耐心的人。
这是d哥第一次让我去他公司找他,我好像觉得终于到了显示我也能迁就他的时候,生出一种女汉子的豪爽之情。现在想想挺可笑的,只是从徐家汇到陆家嘴而已,搞得像千里奔袭一样。
我到了那栋大楼下面,d哥说他还没忙完,现在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他可以带我上楼先坐坐,稍等他一会儿。
很快,d哥灿烂的笑脸就出现了,从金晃晃的大堂里把我领走,进了电梯。那整栋大楼都是他们集团公司的产业,大楼也以集团名字命名。
d哥的部门在七楼,电梯里碰到了一个去五楼的同事和他打招呼,我在一边默默观察。d哥此时并没有介绍我是谁。
到了七楼,刷卡进了门,d哥先领我到了他自己的工位上,指着工位上的牌子说看,我坐在这里。我仔细看了下工牌上的姓名和照片,嗯,没错,是他。这点倒是没骗我。
他指着旁边一个空座位说,你坐在那里稍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