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关系需要达到的境界。如果触缘后能够完全自我消化,其实并不建议轻易进入一段关系,一个人有自在独处的能力是幸运的。然而,如果想用飞蛾扑火般的勇气去投入,也请保持觉知,以免玉石俱焚,伤心又伤身。
真挚的友情可以是更长久的陪伴,没有抓取没有索求也没有苛责,不远不近的距离,不长不短的问候,想的时候见一面,忙的时候各自安好,但内心深处知道一直有这个人的位置,安住在双方的心里,不多不少刚刚好。总是说友谊地久天长,却从来没有人说过爱情永久不变。如果用友情来交换爱情的厮磨,是不是会少了很多狗血的剧情?但也许深入人心的爱情诗篇也将难以面世,至少建立在友情基础上的爱情还是会更保鲜。每种情感的存在都会激发人类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共鸣,这是集体恐惧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害怕孤独我们才会渴求情感,如果所有的情感需求通过自己也能完成,那每个人都可以扮演好自己人生的独角戏,无需观众,只需本色出演,充分体验和参与其中,然后完美谢幕。
然而,如果可以把所有关系作为朋友般相处,说不定可以带来不一样的化学效应,至少不会以亲人之名互相伤害,因为受伤最深的可能到头来还是自己。
亲情是每个人都剪不断的感情纽带,即使是被遗弃在孤儿院的孩子,或者自小父母双亡的群体,都离不开从原生母体投身于世的链接。即使失去了原生父母的养育,但孩子多少都是被眷顾的存在:可能有来自好心人的领养或拾遗,成为比亲生父母还亲的养子养女,或者被其他家人亲戚照看着,或者还有热心邻里,只为了帮助孩子有机会完成此生只有ta自己可以完成的疗愈之旅。上天给每个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留了一扇窗,只为了你体验人生更丰富多样的爱意,既有来自宇宙的大爱,也有来自人类的生命之爱。同时,亲情的牵绊也是最深刻的:一辈子不管出走何方,家始终是一个最期待回归的地方。有爱的家充满温暖和力量,无爱的家即使人员齐整也会让人忍不住想逃离,即使想念内心也会隐隐作痛,因为伤人的家难免布满荆棘,无从下榻,更谈不上家人之间的拥抱。电子产品的流行,可以双目对视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即使是一家人,却形同陌路,云端的一切仿佛更有趣,这其实也背离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相处,当然各种家庭闹剧也就层出不穷。只有有所觉察的人才懂得如何做个好梦,一个人可以独舞,无所谓别人的配合,但只要置身于群体之中,整体的和谐就需要局部的协奏。配合的旋律在“积极对称,有效互补”中即使争吵也会是一种烟火味,对骂也可以是一份骨肉深情,只要出离“受害者”和“加害者”的模式,加点幽默作为调味剂,平等相处就会成为可能,良性循环也就得以生根。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小单元如果都能和睦共处,社会的进步还会远么?
姐姐编织着国外才有合适伴侣的梦,也有可能是个人前世业力的牵引,有些孽缘不得不去经历。她遇到的第一个外籍男友是一名大学老师,普世的印象中学校老师应该是为人师表,学识渊博的,然而现实情况却让世人大跌眼镜:酗酒、精神虐待,调戏女学生,嫖妓等的伎俩一个都没少,身心的重创让姐姐在一次毫无征兆被赶出门的呵斥中瞬间清醒。自小作为家中孩子的老大,习惯性照顾他人而忽略自己感受的情结时不时影响着姐姐的择偶标准,很多关系也容易由于过度付出而透支了自己。在认清外籍男友的真面目以后,姐姐果断地离开了对方,并且幸运的是,在家人的鼓励和信任中也让姐姐很快走出了感情的阴霾,并决定开展其在异国他乡为期四年的工作,暂时离开了带给她伤心回忆的国度。在新的国度姐姐的生命得到全新的绽放,因为她知道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仿佛女生一旦找回自己的力量,就会全身发光似的,吸引到身边的一切都会更加美好和值得珍惜。给家人发来照片中的自己也焕发着神采飞扬的气息,已经和几年前那个垂头丧气残花败柳式的容貌判若两人。
翻涌的思绪和潮水般的记忆走马灯似地在脑海中回放,出国前父亲和一家人为姐姐送行后,突然在回程的出租车上放声哭泣,母亲也跟着在一旁默默抽泣。妹妹没有想过刚刚还在姐姐面前堆着笑容的父亲有这一面,仿佛一个人坚强惯了会忘了脆弱敏感也是被允许释放的,只是泪水在男人眼里确实不太容易直接流露。但只要是有情众生,不论男女,真情实感都应该值得被尊重和鼓励,而不是冠以性别或年龄等的标签强忍压抑。即使现实中要实现还是很有难度,因为同质化或大众思维的惯性引导与灌输总是容易牺牲一部分群体的真实。但越是没有被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