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丝毫不夸张的话,不知道的都还以为是在召开新闻界大会呢。
值得一提的是,之后科学院院长白新周,以及昨天出席见证光刻实验成功的领导,也相继到达光刻工厂接受记者的采访。
也算是给徐源分担了压力。
由于前来的媒体人员数量实在太多,最终经过商议决定直接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会上全面介绍光刻工厂。
而发布会地点就选在了光刻工厂大厅。
上午十点。
随着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徐源作为项目负责人肯定是要主讲。
尽管并没有准备什么演讲稿,但作为自己全程参与成功完成的项目,只需要稍微组织下语言,便能熟练的讲解出来。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徐源先从稳态微聚束理论,介绍这项全新的方向。
并指出光刻工厂可以同时生产不同规格的芯片。
且相当于几十台光刻机运转。
每天全功率运转的话,能制造出来的芯片数量,直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虽然只是一座工厂,生产效率却不是海外其他晶圆厂能够相比的。
另外为了能让广大网友更好的理解,他还特意又拿烧水理论来比喻。
把光刻机形容为精准烧出某个度数的热水,光刻工厂则是直接拉满,无论想要多少度的水,直接就去相应的冷却区间接就行。
其中的差距很轻松便能清楚。
加上中间还有着赵翔的补充,算是比较圆满的结束了这一环节。
至于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则反倒是徐源喜欢的。
因为相比较刚才被那么多记者围着提问,现在则是自己选择记者回答。
这时随着他的目光在台下扫过,很快一道熟悉的身影便进入到视野中,正是之前外派东景在网上有些粉丝的总台记者董军。
“请这位记者提问。”
董军自从在航天领域上采访火出圈,便对徐源非常敬佩崇拜。
基本上只要是有和徐源相关的新闻,他都会第一个主动申请采访。
这次昨天晚上接到信息,得知徐源负责的光刻工厂项目研发成功,彻底解决了国内芯片制造困境,他顿时感到精神振奋心情激动。
尤其确定自己拿到采访资格后,整个晚上都在为采访做准备。
基本没怎么睡觉。
此刻看到徐源第一个选择了自己,他强压着心里面的欣喜。
展现出作为总台记者的专业素养。
站起身后语气沉稳的问:
“徐院士。”
“目前我们的光刻工厂最高已经能自主生产7纳米工艺高端芯片,芯片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请问未来还会进一步研究提升吗?”
徐源将董军的问题听进耳中,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便开口给出肯定回答。
“当然。”
嘴角噙着笑容吐出这两个字后,接着又往下详细补充起来。
“任何技术的研究都是无止境的,芯片制造技术同样如此。”
“我们的光刻工厂,和光刻机不同的一点,是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包含着各种不同波长的光源。”
“目前我们已经在着手研究6纳米芯片制造,未来更是展望3纳米芯片。”
“在这点上我们有信心,长期保持芯片制造技术在国际上的绝对领先地位。”
伴随着徐源的回答结束,台下顿时自发响起了一阵热烈鼓掌声,台下众多记者目光中都流露着兴奋,谁何曾想过在半导体芯片制造行业中,国内也能有这样技术水平。
以往国内根本不具备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各大厂商也只能从海外进口芯片。
哪怕自研了一款国产芯片,都还要找人代工。
但现在情形完全不同了。
借助光刻工厂,不但技术直接国际领先,并且未来还会一直保持住。
用一句熟悉的话来说,那便是攻守易型了。
董军无比认真的听完徐源的回答,情绪激动之下都感觉心脏都快跳了出来。
深吸一口气稍微平复下心情,然后俯身表示感谢。
“谢谢徐院士的回答。”
徐源则始终保持着淡淡笑容,然后又挑选了位来自华新社的女记者提问。
“徐院士您好,听说在这次的项目上,您除了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光刻工厂,还顺便为国家解决了高端光刻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