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轻微受损或者中度受损的,还能动的战车停放在一起拉成一排,构成第二道防线.
余下的混合战车群一分为二,一部分围成一个大圈.
把榴弹炮营严密的保护起来,构成第三道防线.
剩余的另外一半混合战车群,机动在第三道防线周边和两侧策应,以防突发状况.
阿瑟尔亲自上场指挥,榴弹炮营迅速就位后,随时可以开始炮击.
陈枭景命令阿瑟尔先不急于开炮,等毛熊的简易铁轨完事后再开炮.
毛熊眼看着敌人的战车一会往前顶,一会堆积在一起,不知道是要干嘛.
但是肯定要搞名堂,这点是肯定的.
更是加快了速度,毛熊的铁道兵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短时间内把简易铁轨愣是给铺设好了.
不光如此,还把奥匈的那条原废弃的铁轨也给修缮的暂时能对付着用了,毛熊的铁道兵连紧赶慢赶的把铁甲列车给组装起来.
很快,5列轻型装甲列车和2列重型装甲列车被组装起来,开始在铁轨上运行.
毛熊的轻型装甲列车没有配备火炮,只配了20多挺马克沁重机枪.
且装甲厚度略薄,于是被毛熊安置在原奥匈的铁轨上,躲在重型装甲列车后面.
而2列重型装甲列车,装甲很厚不说,配备的4到6门主战火炮口径都在152毫米.
火力强大还能360度全方位旋转射击,另外还有30挺马克沁重机枪.
因为重型装甲列车的装甲护板非常厚,一般的枪械子弹以及轻型的炮弹根本伤不了它.
所以被毛熊安置在自行铺设的简易铁轨上,挡在前面作为主力使用.
毛熊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这些装甲列车的特性.
形成战斗壁垒,从而达到长期固守的战略目标.
如果效果很好,会再从国内调配一批装甲列车过来.
既然毛熊目标已经到位,陈枭景马上命令阿瑟尔,榴弹炮营给我狠狠的打装甲列车.
让本克图的航空战队飞机一起配合,轰炸毛熊的简易铁轨.
刚组装好正在调试火炮的装甲列车上的五个毛熊士兵,突然被榴弹炮炸的血肉模糊.
其他的毛熊士兵哪还顾得上调试,吓的马上躲进装甲列车开始投入战斗.
装甲列车开始在铁轨上快速机动,一会向左一会向右的机动起来,从而有效的错开炮弹的袭击.
毛熊把装甲列车作为几个固定的可移动式火力点,同时让士兵徐徐的撤往装甲列车后面躲避,以减少伤亡.
于是局面演变成了陈枭景的榴弹炮营和毛熊的装甲列车对轰,和空中的本克图时不时的轰炸简易铁轨.
一时间双方成了胶着状态,榴弹炮压制了重型装甲列车的火力.
但是没法摧毁重型装甲列车,因为装甲实在太厚.
而装甲列车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只能在轨道上进行来回的机动.
且主力火炮的射程够不着陈枭景的榴弹炮营位置.
所以只要不靠近它的射程,那就没事.
陈枭景也考虑过,用黑钨兵携带炸药把毛熊的重型装甲列车炸了.
但是估计普通的炸药也没什么大用,要布置超级地雷阵可能才会有一定的效果.
躲在装甲列车后面的毛熊士兵,这会是放心了.
这些大家伙,比战壕可是强多了,躲在后面安全啊.
本克图的战机也试图轰炸这些重型装甲列车,基于太多机枪的火力,还是作罢.
陈枭景给阿瑟尔和混合战车群下了一道命令,除非毛熊的步兵发起进攻,不然不用太浪费弹药,灵活多变开炮即可.
意大利人派出的一艘军舰晃晃悠悠的开到了半岛,随后象征性的炮击了一会达达尼尔海峡.
大不列颠增援的3个师,同步到达.
趁此机会,原先守在海滩阵地上的澳新军团士气高涨.
开始向着土耳其人的战壕,发起猛攻.
土耳其人一看对方势大,没打算硬拼,提前撤离了,把空荡荡的战壕留给了敌人.
同时土耳其对大不列颠、高卢雄鸡和毛熊正式宣战,并放话要进攻毛熊的高加索油田.
意大利人本想强行进入狭窄的达达尼尔海峡,耀武扬威一回.
但是高卢雄鸡和大不列颠的舰队都在这个海峡吃过土耳其人水雷的大亏,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