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姜子牙演义 > 楔子

楔子

有一句流传极广的歇后语,您一定听说过。这句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是谁?您会答道,这难不倒我,姜太公嘛,不就是那个周朝的姜子牙嘛!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掉了商纣,大名鼎鼎。

不错,不错。

不过,也可能会有人这样说:“咳,姜太公,姜子牙,《封神演义》里的那个白胡子老头儿,他没啥本事,一遇到困难就去求仙拜佛,那都是虚构的神怪故事。姜子牙呀,嗯,根本就没那人儿,是古人瞎编的。”

姜子牙是虚构的历史人物?是瞎编的吗?

此言差矣!

说起姜太公姜子牙,那可真不简单。他可不是人们瞎编的历史人物。《封神演义》里那些神呀仙呀一闹腾,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仿佛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恰恰相反。无数典籍文物与资料证明,姜子牙确有其人,而且是勋功伟烈。

请看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是这样描述姜子牙的: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以上诗句的意思是:

殷商的强大军队啊,

汇集起来如同丛林。

他们列阵在牧野上,

给了我们取胜的机会。

上天是会保佑我们的,

意志坚定千万别动摇。

牧野广阔得浩浩洋洋,

檀木的兵车熠熠辉煌。

赤骝的战马健壮精强,

勇敢的师尚父姜子牙,

像一只山鹰迅疾飞扬。

是他辅佐了周武王,

很快打败了商纣王,

与众多诸侯会盟一堂。

《诗经》将姜太公姜子牙比喻成一只矫健勇敢的山鹰,迅疾飞扬,立下赫赫战功,可见此人非同小可。

《辞海·姜子牙》中说:

名尚……即历史人物吕尚。在《鬻子》(《太平御览》卷三〇一引)、《六韬》《金匮》《搜神记》等书中,已逐渐加以神化,至《封神演义》而达于极致。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姜子牙: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子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舆俱归,立为师。

以上记载中有两处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有史据的;二是“立为师”的“师”,就是掌管军事的太师。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姜尚是我国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军师,亦即军师的鼻祖。

“军师”这一称谓,作为官名,周朝尚未使用,只是到了东汉、三国、晋代才有设置,如三国时的荀攸、诸葛亮等。后人在戏曲与中大量使用了这一称谓,指的是那些在军中帮助主帅出谋划策而又举足轻重的人。

从前边提到的《诗经》对姜子牙的赞颂中,我们可以认为他就是这种人,就是这种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军师。

诗句中称他为:师尚父。

师,老师、先生的意思,也包含有太师、军师之意;尚,是姜子牙的名字;父,是长辈的意思。合起来,是姜尚老先生或姜尚老前辈的意思。

有人赋诗感叹:

叱咤风云一军师,灭纣兴周垂青史。

回眸远事三千年,是非自有分辨日。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针倒拨,回到公元前十六世纪,也就是三千五百年之前。

那是我国远古夏、商、周三代夏商的交替时期,也就是夏朝将亡、商朝将建的时期。

夏朝是大禹之子启建立的,传到它的第十七代国王桀的时候,由于桀多行不义,暴虐成性,天下开始大乱。

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进谏说:“大王,您一次歌舞就召来三千美女,制衣做帽,花销无数钱财!这且不说,陛下又让奴隶们修建盛美酒的池子,让美女们围着池子饮酒,这工程浩大啊!大王如此奢侈,会失去民心,会失去天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