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姬昌话音刚落,上大夫散宜生就说:“君侯容禀。窃以为,此次纣王召见四路诸侯商议国事是假,其真正意图恐怕是想软禁各位王侯,以防各路诸侯反叛。因此,君侯可以寻一借口,托词有事,不能前往。”
姬昌摇摇头,说:“不可。依你所说,纣王已经怀疑我等谋反,他召见四路诸侯,若其他几位均已前去,而我不去,恰恰说明我们是做贼心虚,就是要企图谋反,这反而让他抓住了把柄,会更加怀疑我们。”
散宜生点点头,说:“侯王所论亦是。只是侯王前去,要格外小心。”
姬昌想了想,说:“此去凶多吉少啊!你们记在心里,不要张扬。”
大公子伯邑考上前跪下,说:“既知凶多吉少,作为儿子的我,应当代替父亲前往。望父王允诺。”
姬昌笑了,摇头说:“不可不可。一则,我儿前去,仍会引起纣王怀疑;二则,那朝歌政局,变幻莫测,实难应付。所以,还是我前去朝歌,合情合理。”
伯邑考只好从地上站起,说:“父王有话,请作交代。”
姬昌望望众大臣,说:“纣王召见,不能不去。不去即抗旨,会招来种种罪名,然后征讨于我们。战火一起,我们将受害无穷。这也许是上天意旨,我该有此劫难。我此去朝歌,何日归来,实难预测,小至几月,多至几年。在我离去之后,我想,国政由伯邑考主持,内政由散宜生多多协助,军事防务由大将军南宫适负责。有一点,我要特别叮嘱一下,那就是我去朝歌之后,切不可派人来看望和接我。任何人都不要来,切记,切记!”
姬昌说得大家心中十分难过,伯邑考含着泪说:“儿记住了,父王放心!”
两天以后,姬昌准备就绪,匆匆起程。伯邑考嘱咐随父王前往朝歌的侍从说:“有劳各位,沿途护卫我父王。日后当有重赏!”
上大夫散宜生,大将军南宫适,周公旦、毛公遂、召公奭、毕公、荣公、闳夭、辛甲、辛免、太颠等官员前来送行,还有世子伯邑考、二世子姬发等亲属也来到十里长亭饯别。
长亭之上,九龙席宴排开,众人把盏,祝福姬昌侯王一路平安,早日归来。姬昌有些激动,大声说:“今日与诸卿一别,定会十分思念。诸卿应将此种思念化为治国的力量!”说罢,又拍着伯邑考的肩膀,说:“你兄弟为社稷和睦相处,我虽远在他方,心中亦无虑矣。”
饮罢数盏告别酒,父子君臣洒泪而别。
姬昌日夜兼程,想尽快赶到朝歌,免得过于晚了,纣王怪罪,生出麻烦。进五关,渡黄河,过孟津,一路十分辛苦。等到了朝歌,住进金庭驿馆,才知另三路诸侯都早已来到。
那三路诸侯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他们三人正在驿馆饮酒叙谈,随侍来报:“西伯侯到!”
三人连忙起身,走到院中迎接。姜桓楚拉住西伯侯的手,心情沉重地问:“你为何来迟?”
姬昌解释说:“路远,又遭连续降雨,来迟了,望各位谅解。”
四人问候完毕,手挽手返回室内,增一杯筷,继续边饮边叙。四路诸侯中的北伯侯崇侯虎与尤浑、费仲交往颇多,较为奸诈,因此,其他三路诸侯对北伯侯多有戒备。
纣王对四路诸侯是否到齐,十分关心。妲己也担心因自己抢夺王后之位,谋害了原正宫王后姜娘娘,如若她父亲为此反叛,会招来许多麻烦,所以也十分关心。她说:“如果四路诸侯到齐,就要按费仲的主意,速速一律以谋反罪处死,这样,群龙无首,那些小诸侯与四路诸侯的后继人就会俯首帖耳了。”
纣王点头说:“美人儿说得不错。如若他们四人均已到齐,明日早朝就处死他们。”
费仲将四路诸侯到齐的消息禀奏了纣王,并建议说:“明日早朝,四路诸侯必然会有奏章,奏章又都不外乎是对朝廷、对天王的不满,因此,天王可以不看就宣布他们心怀不轨,图谋造反,斩首示众。”
纣王说:“卿言甚是。”
次日早朝,文武两班跪拜行礼,午门官禀报:“四路诸侯候旨。”
纣王说:“宣四路诸侯进殿听诏。”
四路诸侯依次进殿,行礼称臣,各个都有奏章。纣王先发制人,说:“东伯侯姜桓楚。”
东伯侯连忙向前一步,答:“臣在,尊听王诏。”
纣王一拍王位扶手,大声责问道:“大胆姜桓楚!你竟敢串通女儿一起,图谋暗害本王,你可知罪?”
姜桓楚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