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嘈杂,狗吠鸡鸣。
姜子牙和辜江洋挤过人群,来到关下。一看,关门紧闭。
辜江洋“唉”了一声,说:“怪不得这么多人走不了,原来关门没开。这是怎么回事?”
姜子牙问身旁一个男子:“您从哪儿来?”
那男子答:“从朝歌来。”
辜江洋问:“你们去哪儿?”
那男的望望身旁的女人和孩子,说:“纣王无道,修筑摘星楼,扩建王宫和鹿台,天天抓劳工,男的三抽二,就是一家有三个男的,就要出两个男劳工。后来连独生子和女娃娃都抽去了。有钱的人可以行贿官府,不出劳工。穷人去了,多半累死在工地。我们一家三口,我要被抓去当劳工,我们这个家就完了。想来想去,还是逃难,逃到西岐去。”
辜江洋问:“您怎么知道西岐能过好日子?”
那男子说:“都这么说,一传十,十传百,肯定错不了。这就叫人心向背嘛!瞧,走到这临潼关,这里的张总兵不放人们过关,快把我们急死了!”
姜子牙抬头一看,果然,关门旁的木牌子上贴有告示:“近日难民骤增,逃离本土,此非好兆。事关重大,已奏明朝廷,本关等待圣旨。圣旨到来之前,关门暂时关闭。”
姜子牙想了想,说:“乡亲们不要着急,让我们想想办法。”
辜江洋看雨越下越大,便连忙拉开草编的雨披,搭在师父肩上,说:“师父,我们找个地方躲躲雨吧。”
姜子牙点头说:“好。来,跟我来。”
姜子牙绕过人群,走到名叫蜿蜒山的一处陡峭的山崖下,拨开草丛,草丛后竟是一个山洞。
他们闪进山洞,顿时暖和了许多。
辜江洋放下行李,坐在一块石头上,问:“师父,您可真行,怎么会知道这儿有山洞?仿佛您来过似的?要不,您真的是个神仙,变出个山洞来?”
姜子牙哈哈大笑,边笑边说:“哪有什么神仙!我更不是神仙。天下只有有本事的人,有创造奇迹的人,有细心的人,有刻苦的人,有坚强的人……实话给你说吧,这个地方我来过,在这山道上跑过生意。”说着,便解开那个珍贵如同生命的万宝囊,取出一块竹片,说:“来,仔细看。”
辜江洋凑近一看,那竹片上刻有像山、像河、像路的图案。他不明白,问:“师父,这是什么?”
姜子牙说:“这是我画的临潼关地形山势图。”
辜江洋吃惊地问:“您怎么知道几十年后会用到它?”
姜子牙说:“我去过的重要关隘,都画有图,多着呢,你瞧——”
他拍了拍万宝囊。然后又指了指山洞后的一条蜿蜒小路,说:“这条小路是采药人走的路。一般走到山后断头崖就不能走了,前边是悬崖峭壁。看,这竹片上这儿——谁也想不到,就在这山凹处有一水道,极陡极窄,刚刚能穿过一个人,而且还得蹲着向前移动。只要过了这段水道,就到了临潼关外。”
辜江洋高兴地说:“这么说,我们可以过关了?”
姜子牙点头说:“是。雨一停,我们就走。走时,带着这些逃难的乡亲。”
师徒二人又商议了一会儿,取出干粮填饱了肚子,眼看天就快黑了。
辜江洋急着说:“师父,走吧。天快黑了。”
姜子牙说:“要等天黑再走。不能让守关的官兵知道。一旦他们发现了,就会从关上走小道进入水道,堵住逃关人。如果放下礌石,那就糟了,我们都会被砸死在山坳里。”
辜江洋点点头,说:“明白了。”
天终于黑了。夜幕一降,山风骤起,凉飕飕的。风吹云散,雨也停了。天空如同一块无边的蓝灰黑的幕布,上边镶嵌着无数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姜子牙推醒了趴在自己腿上已经入睡的辜江洋,说:“江洋,醒醒,我们该走了。这样,我打头,领着人走;你打后,愿意走的,都让他们跟着走。在后边招呼一下,中途不可有人停留。掉了队,就会走不出山谷,活活地冻死、饿死在山里边。”
辜江洋说:“师父放心,我会小心的。”
他们背了行李,走出山洞,绕到旁边的小道上。
姜子牙等在路口上。
辜江洋去招呼人们。不大工夫,人们一伙一群地走了过来。
姜子牙看到,在他身后黑压压站了好长一串人,远处的就看不清了。
他对靠近身旁的中年男子说:“您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