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隐约看到身后不远处有一身影,不禁毛骨悚然,大声喝问:“谁?”
他的喊声早已淹没在风声中。等了一会儿,似乎又没有什么。他想,可能是自己看花了眼。回过头来再看风光道,前边走去的兵士已无踪影,于是急忙俯下身子,向前走了几步。刚出山口,那风又刮得更强劲了,人根本无法站立。他只好趴在山石路上,一点儿一点儿往前爬……
这时,在申公豹身后的那个人影又出现了,只不过,他只是默默地站在“风光道”三个大字之下,看着申公豹等人踏上死亡之路,消失在风和黑暗之中,心里无比快慰罢了。
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那笑声是发自内心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丝毫也不担心这开怀大笑会被别人听到。
他一边笑,一边对着呼啸着的风说:“军师所料,丝毫不差啊!”
原来,他是扮作砍柴人的闳夭将军。姜子牙让他快马加鞭,赶到黑风口扮作砍柴人,误导申公豹等人走上风光道。
怎么误导?闳夭将军是动了脑子的。民谣中的那句“一个也不留”并非都能过去,一个也留不下,而是在山脊上一个也不留,全都被风吹下万丈深渊。
尽管闳夭确实诱导申公豹中计,踏上了死亡之道,姜子牙仍然做了第二手准备。因为申公豹极为精明,万一产生怀疑,没有走风光道,而走了风石道,虽可能有些伤亡,但终究会有部分人员走过黑风口而赶赴崇城,给围城带来麻烦。
在闳夭离去不久,姜子牙就率精兵赶赴风石道的出口,等待申公豹到来。
在风石道口外,姜子牙将兵力布置成一个“晶”字形的口袋,一旦申公豹援兵到来,就立即让其钻入口袋,围而歼之。
姜子牙在黄昏之后不久,就赶到风石道出口,部署好了兵力。他们耐心地等待,等到天快亮时,却不见一兵一卒从风石道出来。
姜子牙骑在马上巡视一遍以后,探子来报:“禀报军师,闳夭将军率领他的随从已经去了风光道出口。申公豹全军覆没,请军师前往观看。”
原来,闳夭看着申公豹进入风光道以后,就回转去了山侧的隐洞中与随从会合,换了衣服,连夜从山下大道绕到山后,于拂晓来到风光道的出口。
这里是上下陡峭的石阶,几乎有三百多级,从上边下来,就到了半山腰的一处坡地。在这坡地上,往上可见到山脊,往下可看到渊底。渊底是乱石滩,滩上杂草丛生,在乱石滩与杂草中可以看到一具一具横七竖八的尸体。
闳夭望着那些死者,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叹……
这时,身后传来侍从的声音:“将军容禀,军师已到。”
闳夭回头一看,师尚父已快到跟前,便连忙迎上去说:“军师辛苦了!”
姜子牙微笑着说:“将军比我辛苦!这次将军仅带随从数人,就使敌全军覆没,一谢上天协助,二谢将军与随从尽力。你们立了大功,回营后,必有重赏!”
闳夭说:“谢军师褒奖。我们已经查看过,申公豹所部似乎无一漏网。具体情形和申公豹的结局,尚待我等下到深渊查看。”
姜子牙点点头,说:“时间还来得及。你与我一起下到渊底查看。”
闳夭说:“是。请军师随我们下山。”
姜子牙让辜江洋率兵先返回崇城郊外军营,他本人跟着闳夭慢慢下到渊底查看。路当然十分难走,沿途都有摔死的朝歌兵士。他们一边走,一边特别注意申公豹的去向。在一块竖立的青石板下,看到一个斜躺在地、上身倚在青石板上的很丑的矮胖子,头歪长在脖子上……
姜子牙一眼就认出了申公豹。
他走上前去,见那个似乎已经死去的申公豹,手中拄着剑,头上脸上全是血,本来就丑的脸扭曲着,半闭着双眼,好像不甘心失败一样,仍在痛苦地挣扎。
姜子牙叹了口气,又像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呼喊:“申公豹,申公豹,真没想到会是这样……”
闳夭看到军师有些伤感,说:“他也是自作自受,军师不用伤心。”
姜子牙面向昆仑山,弯腰施礼,遥遥远望,轻声说:“天尊师父,弟子心中难过呀。”
闳夭又说:“军师不必自责。商兵尸体,我会让人掩埋的。申公豹的坟茔可以单修,请军师放心。您先返回吧,这里风大,恐于军师身体不利。”
姜子牙点点头,转身说:“好吧,这里的事你就多多费心了。”
姜子牙转过身刚要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