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路走来,才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刘璋引用了一句书中的典故,但并未提及出处。
刘焉露出不解的神情,而刘璋只是轻咳一声,略带尴尬地说:“书海浩渺,自有宝物。
便是此理。”
刘焉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暗想这孩子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刘璋无可奈何地轻摇扇柄,心中暗责自己的多言。
“父亲,颜如玉这个词语常用来描绘女子的绝色。”
他解释道。
刘焉应了一声,随即好奇地追问:“为何选这个名字来形容呢。”
仿佛他是世间万事通,刘璋微愠地瞥了眼父亲,严肃地提醒:“学问的海洋深不可测,父亲还需要继续充实知识啊。”
刘焉闻言,被儿子的认真模样逗笑了。
“呵,你这小子。”
他笑骂道。
就在此刻,门外传来守卫的通报:“大人,前方似乎有些异状。”
“有一群人围着一辆马车,大约十几人。”
他们报告道。
“去看看怎么回事。”
刘焉命令道。
“遵命。”
刘璋迅速从车内跃出,还未等父亲阻止,他已经疾步而去。
“璋儿,千万小心,不要随意行动。”
刘焉在后面焦急地呼唤。
刘璋机敏地察觉到前方的人群,立刻召唤黄忠一同前往,有了黄忠的保护,他的安全有了保障。
正如守卫所述,一群身强力壮的人包围了一位中年男子和他的座驾。“蔡大人,我深深敬仰您的才学,特此前来邀请,难道您不愿赏脸吗。”
其中一人诚恳地说道。
“承蒙厚爱,但我奉命前往边境,不敢延误职责,还请理解。”
蔡大人坚定地回应。
“蔡大人,这份诚意您都不接受吗。”
那人语气渐显急切。
“并非我不愿,【此为御令所迫,不得不尔,尚祈海涵。】”
蔡邕平静地解释。
正当那人即将爆发时,远处响起嘈杂声,大批士兵逼近。
“大师,这该如何是好。”
有人低声询问。
看到官军,众人神色慌张,但刘璋和刘焉已赶到现场。
“蔡伯喈兄。”
刘焉惊讶地喊道,而被围的蔡邕同样惊讶,“君郎,你怎么在这里。”
他惊喜交加。
刘焉察觉情势不妙,立刻下令守卫上前,准备应对可能的冲突。
然而,蔡伯喈身处包围之中,一旦冲突,后果难以预料。
为首的男子对刘焉施礼道:“大人,我是太平道的张角,仰慕蔡邕大人,只是想请他共商一事。”
“什么!竟然是张角。”
刘焉的面色瞬间凝重起来。
刘璋忽然发出一声惊叹,瞬间将全场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刘璋并未因此局促,而是转向了那闻名遐迩的学者——蔡邕,那个以飞白体开宗立派的汉末知识库。
刘璋内心震动不已,今日的际遇何其不凡,先是张角的意外出现,现在又是蔡邕的现身。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父亲,您看,那是蔡大人。”
他低声说道,尽管他并不认识这位河北的学者,但他知道不能暴露自己的担忧。
刘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难以置信地看着刘璋,一个三岁的孩童竟然认识这样的人物。
“你怎么可能认识他。”
他的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讶。
“真的不认识。”
刘璋连忙澄清,他清楚,任何与反贼有关联的暗示都是危险的信号。
刘焉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张角,眼神中透露出决绝,“君郎,此事就此作罢,毕竟他们也是受他人驱使。”
张角对于蔡邕的插手感到意外,原本的紧张气氛似乎缓和下来。
“蔡大人的好意,张角心领了,告辞。”
他转身离去,却在离开前,与刘璋的眼神交汇,留下一抹会心的笑容。
刘焉唤道:“璋儿,赶紧过来见见你的蔡叔叔,他可是现今的学术泰斗,不可等闲视之。”
他深知蔡邕的学问对刘璋的成长意义重大。
刘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