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峻,波才已将长社围得水泄不通,肖严宇的援助恰巧撞上了我们的冲突。
刘璋沉思片刻,然后责问道:"斥候呢?为何未能及时预警。”
他对敌军的突袭感到不解,按照常理,斥候应在敌军靠近前发出警报。
黄忠满面愧疚,深深低下头:"是我疏忽,撤回了斥候以增强防护。”
他解释道,考虑到敌军人数众多,且斥候可能遭遇危险,所以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刘璋理解地点点头,宽恕道:"这在情理之中,但以后务必谨记,斥候是情报的眼睛,不可或缺。”
黄忠的失误虽然严重,但刘璋明白这是战争中的权衡。
这次事件让黄忠深感痛心,不仅导致兄弟折损过半,险些危及刘璋的安全,但也因此让他领悟到了教训,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这一切,都将成为未来战场上的宝贵经验。
刘璋轻扬嘴角,目光坚定地凝视着眼前的三位伙伴。
"波才势力虽盛,然并非无隙可乘。”
他缓缓道,语气里透出智者的冷静。
黄巾军虽号称数十万,实则老弱居多,能征善战者不过五分之一,"长社城内尚有官军万余,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内外夹击,必能一举定乾坤。”
黄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位昔日的少年如今已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
主公魄力惊人,令人敬佩,但行事需谨慎啊。”
他的提醒中带着一丝忧虑。
刘璋微笑着点头,却掷地有声地说出四个字:"暗度陈仓。”
他的眼神闪烁着决断与策略。
黄忠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眼中光芒一闪,"主公之意,是要混入黄巾军内部。”
他理解了刘璋的意图。
"正是!黄巾军内部复杂,肖彦宇自东郡而来的情报便可证实这一点。”
刘璋的话语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