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朱儁,刚被波才挫败,满腔耻辱难以言表。
他们借此机会,见人就斩,绝不留情,仅为抒发内心积怨。波才已经率其近侍匆匆撤退, 汇聚了众多志士,以及刘璋的部下数百人。一路向南阳疾驰。
刘璋对波才的亲卫队伍产生了警惕,他们不同于寻常士兵,个个体魄强健,器械齐备。“统帅近卫如此勇猛,官军又有何惧。”
刘璋表面上恭维,内心却暗自冷笑。
波才咬紧牙关,恨声道:“这些都是黄巾铁卫,我们的主力。
原本有五千,如今只剩一千,官军是如何无声无息地潜入并放火,实在可恶,那些狡猾的敌人。”
他对真相一无所知,刘璋心中暗笑,但他还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宽慰的话。
"大将军勿需忧虑,我黄巾军此刻锐不可当。
一旦抵达南阳,与张将军并肩作战,定能东山再起,再现辉煌!" 波才沉吟片刻,心中暗自决定,目光中满是对刘璋的几分敬佩。
"幸亏有你这般忠贞之士,到时必当厚加封赏!" 刘璋感激涕零,手指指向左侧的小径,神色紧张而决断。
"当前官兵紧迫,我们须迅速通过小径,尽快抵达南阳。”
波才身旁的亲卫队伍因他的激励而士气大振,队伍旋即融入了幽深的林间。
夜色渐逝,曙光微现,刘璋心中默默祈祷,这次行动至关重要,务必万无一失。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预示着某种不祥。
波才心头沉重,环顾四周,总觉得危机四伏。
"小兄弟,咱们还需多久才能……" 他的话语未完,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四面八方瞬间充斥着激昂的呐喊。
"擒拿波才,不得有误!" "不能让他逃走!"
黄忠和太史慈两位将领如猛虎下山,带领官军从两侧夹击而来,出其不意。
波才惊愕之余,意识到形势严峻。
黄巾铁卫虽被包围,却毫不退缩,挺身迎战。
刘璋急促地高喊:“速护波帅!” 实则是在暗中示意典韦靠近。
典韦领悟其意,迅速集结士兵,向波才和刘璋靠拢。
波才感激地望向刘璋,眼中泪光闪烁,正欲开口致谢,却突然腹部剧痛。
低头一看,刘璋的剑已深深刺入他的腹中,话语凝噎在喉。
“他……” 波才圆睁双目,努力抵抗着。却被刘璋紧紧捂住嘴。
战场上一片混乱,波才的亲卫们仍不知情,继续与官军浴血奋战。
刘璋冷酷的声音在波才耳边回荡:“大将军,你的牺牲,是黄巾末日的开端,也是和平到来的催化剂。”
波才瞪视着刘璋,那恨意足以穿透灵魂。
如果眼神可以杀人,刘璋恐怕早已在他的怒火中灰飞烟灭。
他做梦也没想到,身为黄巾起义的领袖,麾下十数万铁骑,竟会在一场阴险的伏击中败亡!波才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悔恨,力量仿佛在瞬间流逝,眼前一片模糊,最终无法抵挡,颓然倒地。
“你是……何方神圣。”
波才临终挣扎,声音微弱却充满质问。
刘璋并未回应,只是轻挥长剑,干净利落地割下了他的首级,悬于剑尖,如同宣告胜利的号角。
“吾乃破敌校尉刘璋,波才已亡,降者免死。”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旨在震慑黄巾军士。
然而,波才的头颅并未如刘璋所料,未能瓦解敌军的斗志,反而点燃了他们的怒火。
数百黄巾勇士无视前方的黄忠,眼冒赤光,直指刘璋。
“叛贼。”
“杀啊,为大帅复仇。”
喊声震天,形成一股狂澜。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若换作从前的刘璋,恐怕早已慌乱失措,但现在,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只见他握紧大刀,毫不犹豫地迎向那片狂潮,典韦等人紧紧护卫在他左右,黄忠与太史慈则趁机突破重围。
黄巾军虽勇猛,但在官军的前后夹击下,如同陷入绝境的猛兽。
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刘璋扑去,只为了波才的遗愿。
刘璋的每一次挥刀,都伴随着鲜血与哀嚎,他沉浸在这种无畏的战斗中,越战越勇,仿佛找到了生命的源泉。
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一千多黄巾军尽数倒下,刘璋却疲惫至极,大刀落在地上,双手酸痛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