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和学者闻言,瞬间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你说什么?你杀了张角。”
"呈上来吧。”
刘璋威严下令,张角的首级赫然在目。
确认无疑,正是张角本人!董卓与学者对视,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刘将军,你是如何做到的。”
他们迫切想知道详情。
刘璋详述整个过程,言语间充满冷静,没有丝毫夸饰。
董卓狠狠掐了掐大腿,疼痛让他确信这不是梦境。
这个未满二十岁的少年,展现出的勇猛与智谋令人咋舌。
面对数万黄巾军,刘璋毫无畏惧,巧妙布局,成功逆转局势,亲手取下了张角的性命。
这并非偶然,而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面对董卓和学者的惊叹,刘璋并未表现出过多惊讶,这样的目光他已经习以为常。
从朱儁和皇甫嵩,再到卢植,他们都曾流露出相同的敬佩。"""顾问为何遭受乱军围攻。”"嘘,"一言难尽啊。”
董卓叹了一口气,讲述起那段艰难的历程。
在面对刘璋的质疑时,董卓的神情略显尴尬。连连摇头,仿佛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拥有庞大兵力,却在张角的追击下仓皇遁逃,相比之下,你那两千兵马竟能斩首张角凯旋,这战绩,真如天地之隔。”
他感叹道。
“我真是后悔未采纳我那位贤婿的建议啊。”
刘璋好奇地指向青年,眼神里满是疑惑,“这位是……。”
青年才子李儒谦逊地向刘璋行礼,自我介绍道:“在下李儒,现任董将军幕僚,同时也是他的佳婿。”
这个名字在刘璋心中引起了波澜,正是他!
李儒,那个看似温文尔雅的书生,却是汉朝衰亡的幕后推手。
他的身形瘦削,面容尖刻,小眼睛里闪烁着狡黠,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狠辣的本质。
“将军,您是否曾有幸识得在下。”
李儒有些不安地看着刘璋,他对这位陌生的刘将军感到一丝疑惑。
刘璋收回审视的目光,露出一抹歉意的笑容。
“抱歉,李军师,请继续您的讲述。”
李儒点头,开始详述董卓的败绩。
原来,董卓围攻广宗长达月余,攻势虽猛烈,却始终无法突破。
他想起了卢植的教训,决定转向其他战场。
恰好得知广宗粮草告罄,张角欲投奔其弟张宝,董卓看到了一举两得的机会,决定设伏袭击。
然而,李儒对此深感不安,认为此举过于冒险,可能是张角的陷阱。
他苦口婆心劝阻,但董卓凭借自信和大军优势,坚决要执行伏击计划。
初战果如所愿,黄巾军陷入混乱,张角试图逃脱。
然而,董卓的得意并未持续多久。
如同落入猎人陷阱的野兽,他被张宝的伏兵彻底打乱阵脚,士兵们纷纷溃散,董卓本人更是疲于奔命。
最终,他孤身陷入四面楚歌,只能拼死突围。
刘璋听完,心中五味杂陈,董卓的骄狂与李儒的智谋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场胜利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无言的教训。
听完李儒详尽的分析,刘璋虽有些疑惑,但他还是倾向于相信李儒的判断。
董卓出身于凉州的显赫家族,自幼习武,他的英勇战绩在羌族边境广为人知,那雄伟的体魄便是他实力的象征,丝毫不逊色于多年锻炼的刘璋。
董卓性格豪放,好大喜功,拥有这样的实力和资源,怎肯放过如此显赫的战功?他不断地摇头叹息,【似乎心情波动剧烈,张角适时开解:“胜负乃战事常态,】董将军不必过于忧虑。”
然而,李儒的脸色却阴沉下来,他忧虑地看着刘璋,道:“将军可能未虑及,朝廷的监军在这里,事情一旦暴露,恐怕岳父大人难逃责罚。”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刘璋心中暗惊,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董卓陷入困境。
在那个时代,尽管董卓对曲阳进行长时间的围困,但并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也因此招致了朝廷的严惩。
若非十常侍的庇护,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战败损失惨重,生死悬于一线。
刘璋心中五味杂陈,他不愿与董卓分享杀死张角的荣耀。
于是,他试探性地说:“张角已死,恐怕圣上会心情愉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