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分别出资在各茶企占股,并承担宣传和销售渠道的拓展任务,各茶企每年的生产任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分配。
实际上,这个操作方式从表面上似乎又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但实际上却是在黔州府建立一个产业联盟,把原本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茶企从内耗中拉出来,打造出一个具备优势竞争力的地方托拉斯。
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但要避免出现内部腐败,还要避免因为垄断嫌疑有可能遇到的行政干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销路问题。
最优解不是在国内,而是出口到其他国家,尤其是非洲和欧美国家。
这个全凭自愿原则加入的产业联盟,刚被杨泽在会议上提出来,就得到以林副为首的留守官员们的支持。
至于如何让茶企们自愿报名加入,如何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前者是官府要去做的事,后者是茶企联盟智囊团们要去分析考虑的事。
杨泽要做的,是给联盟找一个合格的领头人。
这个人不但要熟悉茶业,还要有大集团大公司的管理工作经验,还得是在黔州府范围内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巧合的是,家里就刚好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