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有一支进化大军 > 第239章 当街撒钱

第239章 当街撒钱

(昨天礼物好多,感觉不更新说不过去了,今天依旧两大更奉上!)

百越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海越国的国都开始。

追本溯源,居然是来源于海越国衙门一个小卒的多嘴多舌。

该小卒的姓名已经无可追查,传闻是一名钱币兑换处的保安。某日他和同事开小差聊天,说了一句:

“这两天布币真多,真都能换出银子吗?这玩意儿不会是蒙着眼胡印的吧?”

同事回复:“你小点声,脑袋不要了!”

这一番简短的对话,恰巧被旁边的老太太听见了。

老太太是城里的名裁缝,都城的裁缝几十年给大户们做衣服,都阔的很。

本来老太太要新开一个账户,想给自己存一个棺材本钱,存折交给孩子,自己死了以后就用存折里的钱置办后事。但听小卒这么一说,老太太突然改了主意,来到柜台前,从怀里掏出总共12斤银的布币,要求兑换现银。

一来试试到底能不能兑换,二来外孙马上娶妻,她想换点银子给外孙女打套首饰。

兑换现银的手续很麻烦,老太太又老眼昏花,看不清该填的单子,在柜台前耽误了半小时之久。后面等着办业务的人都急得直跺脚。

终于办完手续,工作人员点了一大把银币,哗啦啦倒进布袋里递给老太太。老太太提着就走。

后面排队的人都回头盯着老太太看。

一些想法不可避免地从所有人脑海中出现:这老太太为什么一口气用布币换这么多沉了吧叽的银子?

换现银为什么要等这么久?

难道说,衙门里的现银很少?

排队的人越想越心慌,加上最近北方打仗,赤区的商人满街爆买粮食,物价一步步地往上涨,大家都觉得这事儿不同寻常。老人活的年头长,他们最懂得什么时局该干什么,既然老太太在换现银,不如自己也换几斤,金银是硬通货,布币能顶什么用?

于是,排队的人都改了主意,有的从自己账户里取钱,要求换成现银,有的把怀里揣着的布币都掏出来换现银。

后面进来排队的都看傻眼了,前面排队的有一个是一个,都在换现银,银币的响声哗啦啦响个不停,工作人员累的满头汗,大白天邪了门,到底为什么都在换现银?

门口大街上,摆摊的小贩们今天生意不好,站在手推车旁无聊地观察行人。

很快,他们就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

往日都是提着现银的人进钱币兑换处,出来揣着布币。今天居然倒过来,揣着布币进去,提着死沉死沉的银袋子出来。

看了一个多小时,都是换现银的人。出来的人,提着的袋子一个比一个大!

小贩们凑在一起,互相问怎么回事儿。

问了半天,彼此都一头雾水。

终于,一个小贩说:

“管他娘的怎么回事,人家换咱们也换!”

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顿时征服了所有小摊贩,大家纷纷收摊,去换现银去。

路过的行人都懵逼了,这才刚大上午,远不到收摊的时候,怎么小摊贩都跑了?

仔细一看,所有小贩都进了钱币兑换处,出来的时候都手提着银袋子,腰后还插着水果刀和猪肉刀。一出来就一溜小跑,生怕让人抢了似的,转眼都没影了。

当天,兑换现银的人就达到了五百多。

好在兑换处的存银不少,能招架过来。

但是,第二天开始,街上的小摊贩们卖东西时,都开始向顾客索要现银。

按照法律,小贩们也不敢拒收布币。但是他们用了另一种办法:现银优惠。

比如说,值一斤银的牛肉,如果给布币,就要给一斤银。如果给现银,可以只给九两。

小贩们的举动,立刻碰破了全城百姓脑子里的弦。

买菜的百姓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小贩这么做,自有小贩的道理。只有错买没有错卖,小贩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他们要现银,就说明布币要不值钱了。

上午八点,400人在兑换处排队。拿着布币换现银。

上午十点,900人在兑换处排队。

中午十二点,排队人数激增至两千人,密密麻麻的人群堵住了兑换处的大门,推搡和挤压逐渐出现。

下午两点,全城百姓都被惊动了,数万人揣着布币去兑换,富户甚至用马车装着成麻袋的布币过去。商店大面积关门,菜市场歇业,连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