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带着爸妈穿越,在古代开设福利院 > 第111章 西北贡院,我们来了

第111章 西北贡院,我们来了

那边徐夫子和郑老二带着三个娃徐徐赶路,因为时间还早,所以没有那么着急。

中间还遇到下雨,耽搁了几天,所以在第十四天的下午,终于赶到西北贡院所在地——长安。

虽然也是属于北方,但这里的气候明显要比他们所处的边陲小镇好一些,道路也更宽阔,城里铺的都是一溜儿的青石板,街道明显有规划过的痕迹。

孩子们坐一路车都有些乏了,好不容易到地儿,赶紧跳下车,徐夫子和郑老二带着三个娃一头牛缓缓走进了长安城,对于这座城市的规模和繁华,小三子感到十分惊叹。

至于为啥只有小三子惊叹,没办法,其他有两个是由奢入俭的,还有两个是见识过现代各种繁华的,郑文青有时候还配合着惊讶一番,郑云鹤这个面瘫小孩,直接就懒得附和。

他们沿着宽阔的街道走了一段路,和人打听了一番直接来到西北贡院门前。那是一处古朴典雅的建筑,门前还有几名身着官服的士兵在巡逻,门口挂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西北贡院”四个大字,略显庄严又让人神往,非考试时间都有人巡逻,可见这里的重要性。

几人在门外看了看,都没有说话,过了半晌,郑老二回头:“我们先找个客栈吧,安置下来再说,让孩子们都休息一下。”

徐夫子点点头:“好的,我们先走吧,有的是机会来这里。”

几人又是从贡院开始一路客栈问过去,几乎都是客满,剩下个一间半间的又不够住,最后终于在离贡院二里多的地方在一个名叫“四方客”的客栈里下了榻。

这里虽然远了点,但内院环境还可以,各种花木绿树点缀其中,显得十分清幽宜人。对于这些需要备考的学子们来说,还算适合。

要了两间上房,两个大人一间,三个小孩一间,白天基本上徐夫子和两个考生在客栈里继续努力,郑老二就带着小三子出去溜达。

走的时候也是带了任务的,看看这里能不能开个店铺啥的,扩大一下销售量。

溜达了几天,郑老二心里也稍微有了点点数,虽然远了点,东西运过来不太方便,但咱可以把人运过来呀,谁让咱现在不缺人呢?送两个裁缝两个木匠过来,这里做个据点也是好的呀。

而且酸辣粉什么的完全可以在这里卖,越是富庶的地方,吃食的生意越好开展。

而且既然家里开书院,那么以后很多学生们都要经过这一遭,要是有个点的话,提前打点什么的也方便一点,八月的目标是把科考的这一条线都布上自己的人。

既然是一整条线,那么最后的一个点自然是在京城了,这个就要等这两人考进士的时候再考虑了。

溜了好几天,也多方打听了一下,看看整个市场物价,确实这里的生活真的要高很多。

就拿最简单的早餐来说,县城里一文钱两个馒头,这里是一文一个。县城里一个素包一文钱,一个肉包两文钱,在这儿一个素包两文钱,一个肉包三文钱,但是个头儿却不如县城里的大。

要是把酸辣粉,麻辣烫搬到这儿的话,价格也能往上升一升,也可以加一些稀饭鸡蛋饼之类的早餐,想必生意也能过得去。

又去打听了一下铺面价格,买的话一间20来平方的小店儿可能就要500多两银子,做的话每年大约也要二三十两。

若真的要做生意,除了店铺,住宿也要解决,离商业街大约两里的地方就是人员集中居住区,一个不太大的小院儿买一买差不多也要两三百两银子,价格可谓十分美丽。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考试的日子。

举人考试和之前的有所不同,这次的三场考试每次都是三天两夜,吃喝拉撒全在考场里解决,考试的时候既费脑子又吃住不好,所以其实考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体格的健壮程度。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郑老二和夫子们的良苦用心了,毕竟平时的武术和体育课不是白上的。

第一场考试的早上,郑老二天还没亮就起来借用厨房,而且非常迷信地给两人煮了面条和两个鸡蛋。本来一家子都是唯物主义者,一个穿越之后,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敬畏。

“来来来,吃碗鸡蛋面,得个好兆头。”郑老二一边从托盘里端出面条,一边说着吉祥话。

“鸡蛋面条就是好兆头吗?”郑云鹤不懂就问。

“是呀,吃了这个就能心想事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