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他们之上,存在着一个更深奥的境界。据说修炼者中最强者,可以驾龙云浪,翻山翻海,挥舞各种难以想象的大玄力。
人类总是这样,一旦看够了,就不再觉得奇怪了。徘徊了一会儿,笼罩在余辞心头上的双仙影子被吹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冒险的冲动。
所以,他们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能做什么,他为什么不能?
就这样,余慈开始了他的修炼,直到现在。
篝火中响起一声巨响,打破了大厅内宁静的气氛。余慈呼出一口气,将自己从过去的回忆中拉出来,轻轻抚摸着神铜镜的边缘,心中涌起一股纯粹的感激之情。
的确,他不禁对手中的这件宝物心存感激。
当他闯入紫雷仙的寝宫,偷走这尊“神铜镜”时,是他一生中冒过的最有价值的风险。
真正开始修炼后,他才意识到修炼的难度。
从八岁学习储念和呼吸的方法,借助《上清星秘符书》中的符道,他只在十几年后才达到穴位发展的巅峰。他距离一个真正的修炼者的基本标准——“天生相连”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道关难似乎无法逾越。
追赶甚至超越双仙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但要实现它,除了坚定不移的信念之外,还需要非凡的勇气,无与伦比的运气,当然还有难以想象的消耗。
修炼或许只有两个字,但要真正修炼,需要法器、丹药、灵脉,就算是符箓之道,也需要顶级的朱砂、符纸、香等全套装备。作为一个四处游荡的流浪修炼者,余慈哪里能找到这些资源?
谢天谢地,有神青铜镜。
这些年来,余辞不只是用来作秀。其实说是作秀并不准确,神青铜镜的效果是真实的。
一旦受到真气的刺激,这面镜子就会反射出绿光。这盏灯是极好的灵导。当用于绘制护身符时,它的效果甚至比朱砂或护身符纸更有效。它很容易获得,可以根据需要生产,几乎不需要任何消耗。对于并不富裕的余慈来说,这比任何神奇的丹药都要实用。
余慈之所以能够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靠着被盗的《上清星秘符书》修炼到这个层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尊神青铜镜。
然而,这仍然不够。修炼之路,可不是单凭一两件宝物就能撑得住的。余慈独自行走,历经艰辛。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然而,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正在积极寻求一条快速进步的道路,即使他在短期内一无所获。
他想知道白日府用来换取虾须草的“三阳符剑”,能不能作为参考,让他在护身符的艺术上有所进步。
他的思绪慢慢散去,最终回到了虚无。余辞进入了宁静的状态,仿佛睡着了,却没有睡着。此时,他五脏五脏的元气出现绿黄红黑白三色,带着朦胧的状态,在灵台的方寸中逐渐汇聚翻滚。
同时,他尼万器官中的凉气如珠子般循环,犹如明月,投射出清澈的光芒,光芒如雨点般落在他心中的五色雾气上,在两者之间产生引力。明月静静地挂在天空中,彩云在它的力量下缓缓升起,到达他喉咙处的十二层塔楼的底部,然后又慢慢下沉,重复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五脏六腑、四肢、身体、孔口仿佛被这股力量拉扯着,与尼万五脏六腑微妙地产生共鸣,相互连接。渐渐地,他全身的气息合二为一,彼此无异,以五脏腑的生命力为核心,形成了一股略薄的雾气,弥漫在他的身体里。只是在大脑中,在月光的照耀下,以二婈风琴为中心,九个方格是宁静的,不受下面雾气的干扰。
因为它的宁静,它很敏感。不知过了多久,原本处于模糊状态的余辞突然感觉到了一股感觉。一个念头一闪,明月彩云的景象自然散去,他睁开了眼睛。
这种沉思之法,是红阴仙年轻时教给余慈的。它被称为“九宫月法”,也被称为“用彩云追逐月亮”。顾名思义,它以精神为月亮,以能量为云。在沉思过程中,目的是融合精神和能量,穿透头顶,并以此作为前进的道路。
这种方法并不是特别特别,但很容易开始,它的路径被认为是温和和平衡的。余慈精修了十二年,达到了灵气共振的境界,打开了灵气孔,能够不断的用真气滋养神魂,算是成就了。
可是现在他却没有心情惊叹自己的修炼进步。因为就在这时,屋外有一些身影在靠近。纯粹凭他们的气息,余辞知道这些人不是玄清一行人,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
他将神铜镜塞进袖子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