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也没有办法,别说片钩子没有人让你动,没人让你学,说真话,还真不行,应为我还不会使唤那个劲,就是将榆木手柄高高举起来,带动竹片成一个大圆形,还要控制竹片尾部离自己三米左右远,才不能钩到自己和别人,光掌握住这个技巧,我当时就做不到。就不用说将竹片子的尾部,对准冰窟窿眼子,将竹片钓全部下到水里面去,真就做不到。所以也不委屈,只能是观看人家的表演,人家的得意了,自己在边上沾光高兴,或者是蔫了吧唧地观看了。不过有时候也手欠,看到人家休息时,帮着人家把冰面上的鱼,检到筐里,随后拿人家的绞罗子,在冰窟窿中绞上一会过隐。你还别说,有的时候也能绞到几条小鱼,也有自己沾沾自喜的时候,其实一开始也不会绞,要人家教你,示范动作,讲解要领,让你明白姿势等等。比如绞罗子一开始伸到水深的地方,慢慢带动水较圈,等把水转动起来之后,在快转,让水快速的转动起来,这样就把鱼带动起来了。应为冬天冰下面的水温低,鱼儿不怎么游动,旋转的水涡能把鱼儿带到水涡的中心来,等到水流旋转一会以后,你在把绞罗子口倒过来,对看水流相反的方向,等着鱼儿自己进入网兜里。同时把绞罗子上下滑动,将各个层面的鱼都截住,这样的方法绞的鱼就多,如果只在一个层面上绞,收获就很少,漏掉的就多。这一点是人家提醒后才醒悟的,要说智慧,劳动者还真不简单,真是劳动创造了世界,一点也不假。然而等你绞的正起劲,玩的开心时,人家一声好了,让开,离远点,我要开始钩了的提醒声后,你会心里咯噔一下子,伴着失落,伴着不甘和恋恋不舍的离开。要是没有眼力见儿,还得挨训,躲远一点,甭想下回在用绞罗子了。并且还得把绞罗子网上的水甩干了,不然它会冻成一个筒,或者是会沾在冰面上,这都是不充许的,会影响人家使用的。这种捕鱼的场面不是每天都有,会这种捕鱼的人也不多,捕鱼的地点多数都是在后泡子,老背河。象村子里的南大坑,东大坑就很少有人去捕鱼。
因为冰窟窿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很少会有人那样干的。再说冰面上也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谁家都有孩子,他们哪里会舍得呢。除了和人家沾光捕鱼,最有意思的是在晚上捕鸟。这时候捕鸟,必须用上手电筒,而且它在当时也是一种奢侈品,一般的人家还真没有。村上的供销社里到是有卖的,几元钱我到是记不清楚了,电筒加上电池,不超过五块钱吧,是两节电池的。这也是很贵的,村民们是没有人使用的,晚上出门,都是摸黑,也习惯了,谁也不会舍得花钱去预备它的。我们几个人是为了捕鸟玩,自己捡粪卖的钱,大家凑到一起,共同买个两节的手电筒,平时放在英来家里,到晚上桥新,德伟我们几个人去他家,玩一个晚上捉鸟的。这捉鸟不仅要用手电筒,还得自制一个扎鸟的钎子,这个工具和扎蛤蟆的钎子一样,都是用八号铁线做的,把八号铁线剁成一尺左右长,用锤子在石头上砸成尖,在石头上慢慢地磨,磨的光滑锋利,另一头插在二米多长,粗一点的秫桔杆上,这个钎子就做成了。到了晚上,我们几个人就开始到各家串房檐儿,应为都是起脊的草房,木头房架,椽子,檩子都露在墙外面,这就给家雀提供了休息和藏身的地方了。你知道的,冬天辽河的大平原上,一点儿遮挡也没有,而且北风肆虐,寒冷刺滑,疾风呼啸,这时候大柳树枝已经不是很好的避风之所了,家雀们就会选择躲在房檐下,房山墙的檩头上休息。甚至它们会在十年八年以上的老旧房子的房芭上啄个洞,钻到里面的房草下面做窝,而房山墙的檩子头就是鸟们的门户,进出都要经过这里。檩子头又是它们落脚的地方,站在那里可以观察动静,选择进退,和随时准备躲藏或者是逃跑的好位置。晚上它们蹲在那里休息,是上面窝里住满了家雀,还是上面没有窝,或者是蹲在檩头的家雀是警卫和哨兵,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晚上也有蹲在檩头的家雀。我们晚上去到房山墙下,都是摸黑的,蹑手蹑脚的,悄默声地溜到山墙根下,因为家雀们特别的贼。我们平时都叫它们老家贼,它们只要是听到一点动静,有个风吹草动的,就会噼里扑棱的窜出来,嗤溜嗤溜地窜到夜空里,叽叽喳喳的惊叫,逃之夭夭了。这就白忙活了,让你空喜欢一场,还会有一点失落,让你下次小心一点,先别惊到它们。等到你转到下一家的房山墙下时,你就会小心翼翼地,特别谨慎,生怕在弄出一点动静来,让它们溜之大吉了。等到你准备就绪了,一个人两手拿着秫秸秆的钎子,高高地举起来,另一个人用手电对准檩子头,突然地打开手电光,蹲在檩子头上的家雀就会被亮光给罩住了,就会有一分半分钟不动弹,时间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