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鱼同首 >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苏林青将堂屋里的嘉奖令揭下,收到自己屋里。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不贴国民党的嘉奖令。堂屋正中的墙上,只留下陈耕海、田二秀的黑白遗像。遗像下,是“三鱼同首”的画。

新乡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搞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石智勇家被打成了地主,被分了田地。谭彩凤家被划为富农。苏林青家也分得一小块地,原先是石智勇家的,虽说只是几分地,却是上好的水田。分得了田地,本来是一件好事,苏林青却犯了愁。他不擅种田,只苦了陈水瑶,多了几分辛劳。1950年,涠洲岛完成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穷苦百姓都分到了土地。

第二件事是扫盲运动。1951年春,钟国伟动员岛上的各家各户,统统参加扫盲识字,地点就设在岛上的小学堂里。钟国伟也叫苏林青教村民识字。苏林青说:“我是教算术的先生。”钟国伟却说:“苏老先生,谁不知道,你是教算术的,但也能教人识字。你教陈水瑶识字,她已识得一二百字。”

小钦来三岁时,苏林青就在家里教他认字、写字,陈水瑶也在旁边跟住识字。难怪,近来陈水瑶时不时被叫到乡公所里,帮着抄抄写写的。也不是白白帮忙,犁田耙田的时候,钟国伟叫人来,将陈水瑶家里两块水田里的活计,通通都做了。其他的活计,陈水瑶都可以自己做。钟国伟和陈水瑶从小就认识,是老相识了。

第一次上课是在夜里,村民们白天要劳作。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村民们的积极性不高,教室里稀稀拉拉只坐了十几个村民,包括陈水瑶和小钦来,也来凑热闹。苏林青问一个坐在前面的中年妇女,说:“你叫什么名字?”那妇女答道:“谭燕。”苏林青在黑板上写下“谭燕”二字,问道:“是这两个字吗?”那妇女却摇头,说道:“不是。”苏林青说道:“你上来写给我看,是哪两个字?”那妇女笑道:“我要是会写,用得着来扫盲吗?”苏林青一愣,转而尴尬地笑了笑,心想:“我只能猜了。”便问道:“是哪个‘谭’字。”那妇女说:“是讲话的‘谈’。”苏林青在黑板上写下“谈”字,问道:“是这个字吗?”那妇女就乐了,点头道:“是。”

苏林青又问:“是哪个‘燕’字?”那妇女说:“是‘红红的’燕。”苏林青听不懂,说:“红红的燕?”那妇女比比划划,说:“很红很红的。”苏林青猛醒,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艳”字,问道:“是这个字吗?”那妇女连连点头,叫道:“对,就是这个字!”

苏林青擦掉黑板上尝试写下的几个字,重新端端正正写下那妇女的名字:“谈艳。”

一个一个地问,一个字一个字地猜,苏林青费了老鼻子的劲,终于将台下十几个村民的名字全都写在了黑板上。然后,发下纸笔。讲台上,苏林青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笔画;讲台下,村民在纸上一笔一划跟着写。苏林青还走下讲台,走到村民身边,手把手地教。

十几个村民,上了一次课,就都会写自己的名字。此事传开,岛上的人纷纷都惊道:“有这么神奇?”所以,第二次上课的时候,一下子来了几十个人,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的。

其实,苏林青也是临时抱佛脚,他手边总有一本字典。他只识得简体字,大多繁体字他不识得。而当时,全中国使用的都是繁体字。教算术时,只需要记得几十个繁体字即可。教人识字则不然,比如教人写名字,需要识得较多的繁体字。所以,他手边总有字典,不识得时,或者不记得时,就翻字典。

钟国伟年轻气盛,豪气冲天。他要求:扫盲远动,既教识字,也教算术。钟国伟说:“每个村民,不仅要识字,也要会算数。”所以,苏林青既是识字先生,又是算术先生。而且,那段时间,苏林青白天教小学堂的孩子,晚上教岛上的村民,虽然很累,却也乐在其中。扫盲远动持续将近一年,虽然有些虎头蛇尾,但好歹每个村民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也会简单算算数。

这年小钦来五岁,他总在纠缠亲爸亲妈的问题,因为别人叫他做日本崽,所以他很想见到自己的亲爸亲妈。哪怕只是见到一面,无论别人再说什么,他都可以置之不理了。

陈水瑶来找陈耘海老婆商议。然后,陈耘海老婆往钦州写了一封信,做了安排。等钦州那边回了信,陈水瑶即领小钦来出发。这天上午,陈水瑶领小钦来,坐渡船来到北海。下午,坐车来到合浦。第二天,坐了一天的车,来到钦州。到了第三天的下午,坐车来到钦州乡下,陈耘海老婆的远亲家里,来迎的是一个老太太。

老太太领二人来到一屋。屋内有个年轻女子,二十几岁年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