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地点儿。
久居钢筋水泥丛林的李超和记者萧薇,都不由被吸引的移不开目光。
李超又望望四周蓄势待发,即将换新颜的群山。
想象着再有个把月时间,就会全部披上新绿,还有各种颜色花朵的点缀,以及北归的候鸟歌唱,不禁多了些许期待。
也感慨这里虽贫穷落后,但也有城市里见不到的绿水青山自然风光。
若在这里衣食无忧,反而比嘈杂纷扰的城市更宜居。
同时,心中也忍不住有了些许利用这自然风光,做民宿,自然风光旅游度假等产业,帮这里脱贫致富的计划。
毕竟他到任解决完污染事件后,肯定是要在临清镇的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上做出政绩的。
这些都是李超下意识的想法。
而这种深谋远虑的思维方式,正是一个政治人物,难得的天赋。
一旁的萧薇,则比李超表现得要感性激动许多。
“好美!这里真的很适合写生,还有摄影采风啊!”
听到萧薇的赞叹,李超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因为经历不同,萧薇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文艺项目,这是刚刚李超没有想到的。
而这也恰好证明了,这里的山清水秀,确实潜力无限,大有文章可做。
“古树新妆唤春归,百鸟闻香往北飞。漫山彩舞待春雷,鸟语花香满窗扉。”
此刻萧薇更是起了兴致,诗兴大发。
李超微微一愣,看着萧薇那丑装遮不住的美丽,一双杏仁眼满是华彩,忍不住心生赞赏。
随即也开口道,
“春风秋雨数年轮,几辈爷孙享福荫。绿水青山胜金银,富强安康幸福村。”
李超声音不大,但饱含情感,一时间听得萧薇也不禁转头。
下一刻,两人四目相对。
但很快又都立刻移开了目光,因为两人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异样。
不过萧薇开朗的性格,并没让这种尴尬继续,
“很不错嘛,比起我的只叹春·色满山,你这古柳鉴史,守望美好未来,更值得品味。”
面对萧薇那毫不掩饰的欣赏目光,李超反倒有些不适应,连忙转移话题道,
“角度不同而已,各有各的妙处。好了,咱俩都是生面孔,不便在这里多逗留,正事儿要紧。”
对此,萧薇也明白,随即一起向着大柳树村里走去。
但却忍不住的又偷偷打量起李超。
之前李超的见义勇为已经让她心生好感,而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此刻这出口成章的才华,再次让她惊艳。
双重叠加的吸引,再加上小巴车上的亲密接触,让一向不拘小节的萧薇竟难得的升起一股娇羞。
就在这时,忽然传来一阵惊呼和哭喊声,
“老头子你摔到哪儿了?可不要有事,可别吓我啊……”
“爷爷你流血了,呜呜,爷爷,你不要死啊……”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残破的矮石墙院内,三间墙体开裂,瓦片破碎,随时有坍塌风险的上世纪老民房前,正躺着一个满头是血的老头,一旁还散乱着摔碎的瓦片,以及拦腰折断的梯子。
哭喊的是老头的老伴儿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面对此情此景,李超眉头更紧。
因为他知道,即使是贫困县,国家和市里每年下发的危房改造专项拨款都是统一的,标准并不比富裕县少,甚至还会更多,这临清镇政府,竟比预想的还要烂。
萧薇更是秀眉紧皱的嘟囔道,
“老弱妇孺,为了修补危房摔伤,怎么还会有这种事情?这里的政府和干部,都在做什么?”
说着,就要暗拍。
这样让李超忍不住一个激灵。
他马上就要到任,要是被这萧薇又曝光出危房改造不到位的问题,那这个锅也得他背。
连忙拦道,
“这事儿确实可气,但别忘了咱们此行的目的,小心别暴露了身份,功亏一篑。等回头再找机会报道曝光也不迟。还有,先救人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