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断仙 > 第163章 凡人

第163章 凡人

赵忠民想要将一切倾诉出来,姬仙不忍心看到自己曾敬爱的老师就这么离去,赶紧从灵戒中取出一颗护心丹药,喂到了他的嘴边。

但被煞气侵蚀了全身的赵忠民并未因此恢复。

被煞气与龙灵附身的赵忠民,哪怕外表看上去仍能分辨那是一个人,内中脏腑却已然扭曲碎烂。

疗伤丹药纵使能够恢复伤势,却也没有将肺腑再次拼合的能力。

最多,也只能维持住赵忠民最后的一丝生机罢了。

而赵忠民借着最后的时间,强撑着最后的力气,将他所知晓的所有,都告诉了他们。

一切,都要从武帝姬昌盛,大兴长生台说起。

在他的口中,是那一人之下的国师进谏,要从国库之中动用大量白银,用于兴建长生台。

饶是众朝臣如何费尽口舌劝谏,修建长生台如何劳民伤财,亦是难以左右圣上心思。

赵忠民上书痛斥国师劳民伤财,朝堂之上甚至不顾皇威大骂天子昏庸。

这是杀头之罪。

但赵忠民半生蹉跎于公事朝堂,本也心直口快,便也没有成家生子。

饶是他当面对天子出言不逊,终也不会有什么能被连累的家人。

若是人人都顾及左右,虚与委蛇,那这武国,也便要从根子上溃烂了。

所以他骂了,还骂的不轻。

假使以他一人之死,换得姬昌盛回心转意,那也算得上不负身上那件官袍,不负天下劳苦的百姓了。

未曾想姬昌盛却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承受了赵忠民尽数的怒骂,并表示自己会有所反思。

姬昌盛说不上精明,却并不傻。

他当然不能杀明言劝谏的赵忠民,因为赵忠民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

若直接下令杀头,那兴修长生台的想法便更难以实施。

所以他转手找了个理由,让赵忠民‘衣锦还乡’去了。

这样即使有所阻力,也激不起太大民愤。

对这个国家心如死灰的赵忠民,不再有如朝堂之上的风发意气,便也如圣上所愿,驱车回乡。

终身不曾娶妻生子的赵忠民,最终回到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平安村,又因德高望重,成了这一村之长。

他本以为,自己这最后的人生,就将这么平静的走下去了。

拄着根拐杖,坐在这庇荫着世世代代的古树下,每日瞧着那些忙碌的男丁,闲聊的同辈,偶有孩童在他身边围着转来转去。

哪怕冬风寒冷,却有着淳朴人情与冬日烟火作伴,也让他那沉寂的心温暖起来。

蹉跎半生的他,都要享受起这远离朝堂,与世无争的闲适了。

皇帝昏庸,国师当朝,与他又有何干。

他只求后半辈子,像现在这般轻松便好。

直至呼阳山上,突发了大水。

那是初春,大水几乎淹没了一切。

田野、屋舍、百姓。

少有幸免。

那一日,赵忠民率先发现了贯穿村落的溪流变得湍急,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他高声呼喊,喊走了尚在村中的村民们。

正当他要再赶去田野,将那些耕作男丁也喊出去时,大水便已然从天而降。

他亲眼见到,呼阳山的瀑布如海如浪,自天际如银河湍急而下。

饶是百姓们如何逃脱,似乎也来不及躲避那突发的大水。

直到在危急关头,有仙人施展了神通,为他们抵御住了灾害。

“仙人?”抓住字眼的姬仙连忙问,“是谁?是不是那个仙人教给你的这一切……”

赵忠民缓缓点了点头:“是他说,能让我们都活下去……”

平安村与最近的平阳城相距甚远,向来都是自给自足,若单以步行前去,来回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大水冲刷了整个村子,哪怕仙人帮助他们将村舍再次重建,那些被卷走的存粮却也无法再失而复得。

他本以为如此之大的洪涝灾害,朝廷必然会知晓,便凭借着那仙人留下的粮米,与村民们一起苟活度日。

李南石皱眉道:“他给你们粮食,是想把你们留在村子里。”

赵忠民点了点头,回过味的他当然明白了那仙人的用意。

有了粮食,村民们自然便也不想离开村子,去那遥远的平阳城等待施舍,或是希冀朝廷救济。

只需将田地大水排干净,再于春日重新耕种便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