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身我有 > 第15章 十三行的鸡老板

第15章 十三行的鸡老板

早晨六点零五分有一趟车途经黄海市,他们得先把票买了。秦东洲的计划是,今天看,明天买,后天走,同时,他给大家布置了任务,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晚上回招待所讨论,应该买些什么回去。其实他的心里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到深城去看看呢?想了想,还是不去吧,那边现在就是一个大工地,自己既没资金,也没有建材资源,去能干什么呢?

火车站离招待所不远,大家一路走过去,一边东张西望,尽显乡下人进城本色,秦东洲也是说不尽的好奇。没办法,他熟悉几十年后的花城,现在的花城他也很好奇啊。

耳边不断飘过来邓丽君的甜蜜蜜和美酒加咖啡,这果然是靡靡之音啊,听得人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猴子两眼盯着转着圈的唱片机放光,这玩意要是在他家摆一台,那他家绝对是黑水公社独一份。

秦东洲一巴掌拍在猴子后脑勺上:“要不买一台?”

猴子一个激灵,赶紧摇头。他想买,但他家他做不了主啊。

花城的街头还是另有一番风景的。当地的女孩大多穿着连衣裙,衬衫领,收腰,大下摆,长度一般到膝盖,红的、黄的,一个个鲜艳得跟花似的。更时尚一些的就是前沿标配了:蝙蝠衫、牛仔喇叭裤加大波浪,脚上套着双七八厘米高的松糕鞋(鞋底前后一样厚,绝对长个子)。

秦东洲感觉很奇怪,怎么没有卖电子表、电视机、冰箱、wallkman的呢?还没能随便卖?大概是的了,现在各方面刚刚开始复苏,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急剧增长,产能根本就跟不上,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票、电视机票、手表票......看样子贩卖电子产品和电器的想法要泡汤,还是先买票吧。

几个人轮流排队,轮流去吃饭,终于在下午买到了返程车票,八月七号早晨六点五分。车站到时有人鬼鬼祟祟地凑过来问,电视机要不?进口的,不要票......手表,劳力士手表,要不要去看看......

秦东洲相信有可能是真的,但他不敢跟着去,也不想去。总不能拿一万块钱买五台彩电回去吧,既带不回去,带回去也交代不了,有关部门分分钟上门来问,东西哪来的?难道说,我花了钱的,买的走私货?

算了,还是去十三行看看吧。东南地区服装业十分发达,大小制衣工厂众多,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服装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胆先行者。十三行也是个奇葩的地方,1685年,康熙年间因为国际贸易需要,应运而生,从此被大火烧了再建,建了再烧,不过当年确实立下汗马功劳,据说高峰期,对外关税收入,十三行贡献的占40%,当年三大商,分别是两淮盐商、山陕商、十三行商,哪个行会首脑拎出来不是世界首富级别的?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十三行的服装批发业在全国也是排的上号的,以新中国大厦、红遍天大厦为首的批发市场,每天都是几十万的人流,数千吨的服装走量。

还没进到市场,就已经感受到市场的炙热,来往的三轮车明显多了起来,吆喝声隐约传来,来往的都是行色匆匆的男女。大家约定,如果走散了,七点钟在来福记炒粉店门前集合,果然,没一会,小叔和猴子就不见了踪影,秦东洲紧紧抓住姐姐的手,生怕秦东梅把他也给甩了。

姐弟俩一路向前,毫无目的,不断避让着大大小小的蛇皮袋、帆布包,挤过来的前胸后屁股,秦东洲一路护着姐姐,他是既怕秦东梅被撞着,当然,姐姐的豆腐那也是决不允许任何人吃的,女人也不行。

没一会,秦东洲有点泄气:“姐,歇一会吧,这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啊。”

“说的也是哦,各家看起来都差不多,”秦东梅也有点累了,“还有人说是港货,也没看出来好在哪里?”

“卖货的嘴,骗人的鬼,别信他们说的。”秦东洲哈哈一笑,“你回去卖衣服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这是美国的。”

“天天没个正行。”秦东梅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唉,倒也是啊,怎么一到了姐姐、妈、奶跟前就想撒娇、偷奸耍滑的呢?自己多大的人了啊。这毛病难改。

歇了会,吃了支冰棍,秦东洲建议继续逛逛。这一次,秦东洲走的有点快,基本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把秦东梅在后面跟得差点跟不上。

前面是一家叫“挺美服饰”的铺子,不到二十个平方,三米多宽的门脸,墙上挂着一圈衣服,门口、地上也堆满了一捆一捆的衣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卷着一头毛,手上拎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上衣,挥来挥去,边挥边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