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在黄海工学院也是有几个朋友的,第二天到秦东洲店里的人就多了几个。秦东洲一琢磨,找赵老师商量,要不干脆带几个学生勤工俭学吧,在这开个修理铺子,捎带着把电器生意做起来,也有个由头不是?赵老师和黄工的陈老师一拍大腿,这个好,这里有最新的机器随便拆,再收点旧电器回来修修,正好让学生练练手,秦东洲还发工资,这样的好事到哪找去?干脆把实验室的一些小东西悄悄地带过来算了。
秦东洲掉头就去安排了,让秦东风去做几张工作台,一张横着,把铺子一隔两半,还有两张顺着墙摆过去,十个八个人能铺的开,前半截顺便做了一溜柜台,小件就在柜台里摆着,大件在柜台后面顺墙摆着,,紧俏件仓库放着。门头上挂了个牌子:青年电器修理铺。又跟街道张主任要了个喜欢修理的返城知青来看店,把张主任乐的,就盼着秦东洲再开个十个八个店,这又是解决用人问题,纸袋子也小赚了一笔,多好。
经过和齐厂长的沟通,齐厂长带着科研处的刘处长,亲自走访了黄海工学院和黄海中学,表示要和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三方欣然同意。秦东洲建议,确定大项目,分解小项目,各方面或个人认领小项目,研发成功后,由刘处长鉴定认可,出钱购买技术,学术论文交由研发人自行发表。对于厂子内部人员,是给钱还是给官,与研发小组无关。这样一弄,几个老师就像打了鸡血,一有空就带着学生过来,电器铺子绝对是一个最热闹的实验室,厂里的,中学的、大学的,大家各有所长,秦东洲是个外行,但他总能给与方向性的指导,与他聊天能让人少走弯路,这是大家的共识。
青年电器铺子的生意很火,火得秦如海藏起了不少电器,由着大家买,要不了几天就没得卖了,那熟人朋友托到这来,拿什么给人家,关系还怎么处?但维修的生意确实红火起来了,这年头大家东西坏了都舍不得扔,现在有这么个修理铺子,里面不是老师就是大学生,还有纺织厂的工程师,什么东西修不好?除非你修的是导弹。实在修不好的,前面店员就三文不值二文地把东西买下来,毕竟不是所有零件都坏了,留着拆下来修其他东西啊。修理费是谁修的谁拿一半,剩下的一半给店里,几个学生都很喜欢,干的是本行,还有钱。老师也很想干,但拉不下这张脸去和学生抢活,只好铆足劲搞开发,要是搞出来了,还不得狠狠敲刘主任一笔?
忙乎了一圈,秦东洲发觉自己没捞到什么好处,有点郁闷。刘主任最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电器研发上了,户外产品开发就没听他提,也不怪他,刘主任的出身是电子电路方面的,纺织化工他也不懂。秦东洲赶紧去找齐厂长,独立成立一个三方小组,加大激励政策,毕竟户外产品的利润可不是电器可比的,户外是有钱人玩的,他们不要最好,只要更好,产品都是高附加值,倒反是电器,在国外就是个大路货,只是占个用量大罢了。齐厂长自是大点其头,抓紧落实。
最近,齐厂长风头较劲,和秦东洲的谈话以及那次小型会议的内容,被刘主任整理成了两篇文章发在黄海纺织周报上,一篇谈的是对改革开放的看法,明确指出,在齐厂长的领导下,黄海纺织人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解放思路,大胆探索,这篇文章在略有反复的敏感时期,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引起了相关人员的注意。第二篇是宣传了黄海纺织厂“不等不靠不要”,大胆探索,成立两个三方科研小组,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向科学要生产力,用技术换外汇,为国家发展尽到纺织人自己的力量。第二篇迅速被纺织部机关报采用,特别加了编者按,指出“不等不靠不要”的三不精神要大力发扬,“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是符合时代实际的,建议行业推广,全国推广。齐厂长在地方上是一号人物,现在隐隐有上达天听的趋势。
刘主任的第三篇文章是以齐厂长的名义写的,不过没有发表,作为内参递了上去。其中面对纺织企业的现状分析,提出的“压锭、裁员、增效”的六字方针引起了纺织部的重视,为此,齐厂长被约到了京师,见了相关领导,回来后虽是什么也没说,只是脸上的笑是藏不住的。
现在的齐厂长是差一把火啊,这把火今年的广交会是赶不上了,但明年的决不能错过。这把火要是烧起来,那绝对是前途不可限量的那种前途未卜。
周报的老总差点没被刘主任气死,你说这家伙,就是个运气好,要不是离厂长近,就这文章,他能写的出来?憋死他也写不出来。总编向齐厂长建议,直接派一个记者常驻办公室,随时报道最新动态,直接被齐厂长怼了回去,合着办公室帮着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