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身我有 > 第47章 大家都在忙

第47章 大家都在忙

秦如海到了医院,进了病房,里面三个人,潘刚躺在床上,耳朵里塞着耳机在听音乐,看样子已经没什么大碍,一男一女就是潘局长和韩主任了。潘局长站了起来,对秦如海点了点头,走了出去。秦如海放下水果,跟着潘局长进了主任办公室,里面没有别人,看样子潘局长排面还可以。

两人坐下,也不吱声,秦如海也不着急,反正是你找我的,潘局长心里倒是来了气,难道这小子的店不想开了?

过了会,潘局长开口说:“这事你看怎么办?”

“医药费我们出。”秦如海说。

“那店呢?”潘局长问。

“那是你潘局长说了算。”秦如海说。

“年轻人冲动打架,这可以理解,但把人打成重伤住院,至少学校开除吧。我听说,秦东洲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是不上学可惜了啊。”潘局长一脸的惋惜。

“双方打架,互有受伤,小洲现在也在家躺着呢。”秦如海想了想又说:“可以再加一倍的营养费。”

“呵呵,我们不是要饭的。”潘局长一声冷笑,接着说:“从农村上来开店也不容易,我有个打算,你看看。四个店,每个我们出五千块,大家一起干,怎么样?冤家宜解不宜结嘛。”

“潘局长要是进来,那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但这是我们村里你十块,他二十凑起来的店,我个人欢迎,但还要征求大家意见。”秦如海说道:“那么,潘局长打算占多少呢?”

“八十。”潘局长轻轻的说了声,仿佛那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行,我知道潘局长的意思了,我回去商量商量再来答复你。”秦如海站了起来要走,再不走他怕控制不住自己,他真想也把潘局长送到他儿子旁边的病床上去,父子俩做个伴,多好。

“没有工商注册,那就是投机倒把,不只是关店,可能还得进去,年轻人,好好考虑,我等你三天。”潘局长慢声细语地说道。他不着急,他是局长,对方只是个农民。

在秦如海和潘局长交谈的时候,齐厂长带着电器样品拜见了市委方领导。

方领导笑呵呵的指着齐厂长说:“老齐啊,你这是趁着下班给我送礼啊,这大包小包的,都是什么东西?”

“这些可是我们的宝。这次能不能创汇就靠这些了。”边说边往外掏东西。

不锈钢电热水壶,细长的不锈钢壶身,一个三角形的小巧壶嘴如同镶嵌在上端,上面壶盖和底座是黑色塑料,电源线隐藏在壶底,直角黑色塑料把手镶嵌着银白的不锈钢边,整个壶改变了以前的圆肚、环形把手,细长壶嘴的粗重设计,看起来非常简约,现代工艺感十足。

“创汇?你们厂用电器创汇?”方书记很惊讶,但是这玩意还真是漂亮。

“别急,这还有。”齐厂长边说边往外掏:“我们除了布料、服装能创汇,二级厂的电器厂也开发了几款产品试试。”

“有信心?”方领导问。

“这是我们科技处联合了工学院,和社会上的青年电器店,三方联合,共同开发的产品。这些总比买电风扇给外国人强吧。为此,我们还共同成立了产学研实验基地。”齐厂长说。

......

当秦东洲一行带着样品在火车上的时候,杨枫的一份新闻出现在了市报上,场面很是喜人,一群人捧着“青年就业示范岗”的牌子欢天喜地的走着,街道办的张主任最为高兴。他能不高兴吗,齐厂长答应他,纺织厂今年元旦福利发的白糖果子,就用他们接到食品厂的,乖乖,好几万斤啊。新闻里说,在改革的春风下,城市的振兴,带动乡村的发展,农民和城市待业青年相结合,发扬“不等、不靠、不要”的自主精神,创建了农副产品杂货店,依托农副产品开设了青年小饭馆,还利用城市青年的文化知识,开设了青年电器修理铺;年轻人敢闯、敢干,开了服装店,就这样的几个店铺,不但解决了农民的卖菜难的问题,也帮助了城市的菜篮子,更重要的是,有十个人在这四个店铺中就业。

新闻见报后,早晨上班的方领导看到了报道,心头一动,青年电器修理铺?老齐是在这等着我呢,不过这份报道也有点意思。随着大批青年返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领导的心头都是沉甸甸的,于是批示:人民的“不等、不靠、不要”的自我奋斗精神是值得学习、推广的,建议认真调研。

宣传部门立即联系记者杨枫,了解事情经过,并调研了街道张主任,然后在店铺门前看到了一溜的工商所的封条,于是事情就继续调查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