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鹿鼎公之倾世风流 > 第136章 是历史小说,而非武侠小说

第136章 是历史小说,而非武侠小说

:没人带你玩。便如施琅刚到北京,投奔无门,寂寞潦倒。韦小宝首先不是清官,贪污不仅毫无心理压力,还很有技巧,贪你的,还让你感恩戴德(韦小宝在台湾岛为官,贪污了百万银两,走时还享受百姓“脱靴”之礼);其次很善于用自已贪污来的钱收买人心。因此宫里人人喜欢,盼着他做大官。

所谓伴君如伴虎,作为康熙身边的红人,韦小宝深知安身立命的第一要务,是(表现)忠心,功劳再大,也不得邀功,不得恃宠而骄。故而他在帮康熙挡了九难的一剑,救得康熙性命后,反而责备自已多事:皇上武功盖世,先来一招什么什么,再来一招什么什么,定将那尼姑拿下,自已挡这么一下,让皇上没法在少林众僧面前施展武功,实在可惜。

表忠心,不居功,顺带拍了龙屁,可谓是一箭三雕。

韦小宝厚颜无耻的性格和油腔滑调见风使舵的本事,不仅让他在官场如鱼得水,在情场也是常胜将军。比如最难追求的阿珂,便是他“使尽诡计,偷抢拐骗,才弄到了手”。

金老爷子这么写法,恐怕会得罪很多道德洁癖者,认为有染世道人心,但老爷子还是不带批判地写出来,这是一等大家的标志。老舍写骆驼祥子,祥子心善,厚道,勤劳,朴实,具备所有劳动人民的美德,但还是一步步走向堕落,我想老舍也不是想告诉大伙:美德无用。

当然,韦小宝这人也不是一点长处没有,除了老爷子说的为人重义气,对朋友够意思之外,他对钱财器物看得很轻,慷慨大方;能为别人考虑,让身边的人都如沐春风。

他生性快活,总是活在当下。自已的大小老婆方怡、沐剑屏在庄家被神龙教的人虏了去,韦小宝初时甚是担心,思来想去,然后道:想来没用,不如不想。便真的不想,仍去五台山奉命了。

书的最后,康熙仍是让韦小宝助他铲除天地会,而顾炎武等江湖豪客,又要推举他当皇帝,将反清复明的大业继承下去。韦小宝实在玩不下去了,一句“老子不干了!”,说不玩就不玩了。假装自已被人害死,携七个老婆三个孩子,隐居云南,自此不知所踪。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白龙入海,销声匿迹。庙堂之上,江湖之中,仍流传其传说......

三、韦小宝的七个师傅

分别是:太监海大富、陈近南、洪教主、洪夫人、康熙、少林寺澄观、九难

韦小宝最讨厌学习,把拜师当做拜码头。

澄观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他是般若堂首座,一辈子待在少林寺内研读武术典籍,于天下武功招式无所不知。被韦小宝带出少林寺:

眼见一大片青松,不禁啧啧称奇,赞道:“这许多松树生在一起,大是奇观。我们般若堂的庭院之中,只有两棵……”

九难是大明长公主,韦小宝拜她为师,纯粹是为了接近阿珂。

她曾于少林寺偷袭康熙,对抢去自家江山的鞑子恨之入骨。但她作为出家人,有慈悲心,看到被韦小宝用计杀死的几个喇叭的惨状,心想:

这夕阳所照之处,千关万山,尽属胡虏,若要复国,不知又将杀伤多少人命,堆下多少白骨,到底该是不该?

陈近南是书里英雄人物的代表。王晶的电影里,把他塑造的有些腹黑,但书中这个人物还是比较正派。为实现反清复明的大业,虽然自已不喜欢韦小宝的为人,还是收他为徒。他不拘小节,但于天下大势还心存幻想,或者说他看出大势所趋,但“纵千万人吾往也”,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过是要报答国姓爷以国士之礼待他,成全自已忠义之名(诸葛亮不也如此么,有趣的是,陈近南在郑成功麾下,也是担任军事)。

陈近南死时:

韦小宝哭道:“师父死了,死了!”他从来没有父亲,内心深处,早已将师父当成了父亲,以弥补这个缺陷,只是自已也不知道而已;此刻师父逝世,心中伤痛便如洪水溃堤,难以抑制,原来自已终究是个没父亲的野孩子。

如果说韦小宝视陈近南为父亲,那康熙,便是自已的兄弟了。这两人的友情,在金庸小说中罕见。金庸小说中的男性友谊,多是英雄之间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笑傲江湖中曲洋、刘正风,是高山流水的典范,互为知已。韦小宝和康熙的友情,更接近现实:总角之交,友谊随时间成长出来。

两个小孩初次相遇,彼此不知身份,扭打起来,个个不服输,约着每日打架。康熙贵为九五之尊,自然是没人敢跟他动粗,遇到这么个不知天高地厚敢下狠手与自已争斗的,可真是如获至宝。可见,花无常开,月有圆缺,哪怕贵为皇上,也是存在稀缺的,韦小宝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