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到中年的岁月 > 守土之责的长城

守土之责的长城

战争可以翻页,守土只有尽责,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长城了。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形容,中国的长城就是炎黄子孙心里的底线,凝聚人心的地方。长城内有事无伤大雅,长城有事中华民族危亡之时就战力大爆发,代表就是卫青霍去病了。外国人称呼中国为“秦”一定是因为秦筑长城了……。

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绕在祖国的大好山河上,贯穿两千多年历史。

可就是这样一条闻名于世界的“巨龙”,却被一位美国专家提出质疑:“中国长城的修建,害惨了欧洲国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中国长城真的影响到欧洲的发展吗?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它也是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的战争遗迹,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防御技术的高度发展。

长城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各个诸侯国为了防范外族的入侵,开始在自己的领土上面建造城墙和堡垒。

当时的长城是由石头和土坯等材料建造而成,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依旧能从一定的程度上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成为之后万里长城的根基。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长城,是在秦朝时期开始建造的。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建立,国内统一后,只有北方的游牧民族对秦朝的威胁较大。

于是秦始皇为了彻底防范外族入侵,下令将之前六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从河套平原到山海关的万里长城。可以想象一下,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如此大规模工程,究竟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秦长城总共修建了10年之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只是百姓民不聊生,从一定角度上奠定了秦朝的灭亡。

到了汉朝,长城又被多次修建,规模也比秦朝的规模大上不少。汉武帝和汉昭帝时期,他们分别对长城进行了多次的修建,使长城的高度和长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北宋时期,为了应对辽国和金国的入侵,宋朝统治者进行多次修缮和加固长城的工作,那时候修建技术获得很大提高,所以宋朝的长城上面还设置了哨所等军事设施,一遍及时发现敌情加以应对。

时间来到明朝时期,长城的建造工艺达到了一个顶峰,他们为了应对蒙古、满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入侵,在长城上面采用了多种工程技术和方法。

比如掘地挖沟、修筑堡垒和增设哨所等,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长城的防御能力,如今北京的万里长城,就是明朝修建的,每年都能吸引到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不同的朝代中,长城修建的目的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过其防御作用和历史意义始终是相同的。

然而正是因为,才让美国专家直呼:“长城害惨了欧洲!”

说起匈奴人,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和汉朝之间发生的战争,当然,在汉朝的强大攻势下,匈奴被打的大败而归。

并且汉朝有长城作为抵挡匈奴入侵的屏障,再加上匈奴长期作战失利,逐渐让一部分匈奴人投靠汉朝,那部分不愿意归附的,只能另找地方重新发展。

在此之后的两百年时光里,这批匈奴人去往哪里不得而知,但是在公元300年,一这个民族突然出现在了欧洲的土地上。

原来,这批逃亡的匈奴人一开始以结盟的方式,在里海北岸的顿河草原安家,并逐渐征服了周围的国家,获得了如今俄罗斯,包括乌克兰等大部分地区。

按照匈奴人的血性,他们自然不会满足于此,于是在公元360年左右,他们发动了征服欧洲的战争。

第一个被匈奴人消灭的国家,是突厥人建立的阿兰。可不要小看阿兰这个国家,在当时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大,但竟然在匈奴人面前不堪一击。

匈奴人将阿兰消灭后,继续向西推进,很快就遇到了实力强大的日耳曼人,日耳曼部落中有东哥特和西哥特两个国家的人,他们同样在面对匈奴人的时候不堪一击。

最终匈奴人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将日耳曼人赶出了南俄罗斯草原。相反,日耳曼人为了生存只能向当时的罗马帝国迁徙,一定程度上摧毁了罗马的奴隶制度,还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而匈奴人稍作休息后,就把目光也放在了罗马人的身上,罗马内部已经对日耳曼人的进攻应接不暇,所以他们为了防止匈奴人趁机趁火打劫,选择向匈奴称臣纳税。

也就是这样,匈奴人一边拥有俄罗斯肥美的草地,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