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率师驻守海澄时,除了造船并操练水师,身为朝廷命官日常依照规制理当朝拜海澄城隍,霞城城隍源自海澄也就不难理解了。还有,龙溪、同安、海澄三县相邻,唇齿相依。“龙同海”在大航海时代就缔结了特别深厚的友谊,至今的海内外依然能看到“龙同海”会馆、商会等诸多的身影。或许也是自前朝以来这位“荫外香”的海澄霞海城隍公,在“海路”中最为第一的灵感威名,成为当时分灵神明的首选。这种情况哪怕四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就本来的“海澄县境内”而言也无其他神祇的规制超越今天的城隍庙,更别说旧制官方公庙的影响力也是城隍公莫属!大背景下的霞城城隍也就是如此“随地封迁”,这样对联中的“海澄启宇”便铮铮昭示着开基的缘起密码。居于上述的历史背景,笔者以为对联的撰写人可能就是施琅将军本人,现如今真相已不得而知,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到的是对后人交代的追本溯源和对城隍信仰的虔诚。
道光元年(1821年),同安人陈金绒奉请该庙城隍金身渡台,直到1853年艋舺住民发生争斗,同安县人失败,在火中抢出霞海城隍公金身,撤退至大稻埕,可见这位下海过台的城隍公在台闽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堪比性命还珍贵。此后于1859年在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庙,成为台北大稻埕的信仰中心。
1958年,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霞城城隍庙被毁。近年,台北霞海城隍庙主任委员、陈金绒第六世孙陈国汀等回乡寻根,捐资重修该庙。开山对联依旧沿袭历史渊源。
霞海城隍庙一百六十三年来,有心完整地保留了当时佐证传承的对联:“霞彩临门八蜡配天赫濯,海澄启宇六龙随地封迁。”海澄启宇是这位霞海城隍的最好见证。“六龙”即为乾卦,意为“天”,特性是强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为“元亨利贞”。乾卦主显,坤卦主隐。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诠释万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对联在此寄托霞海城隍势必为中兴城隍,实为天意。“随地”即随遇而安。“封迁”昭示着虽为移民背景的城隍,在信徒心中一成不变的,依然是那位源自海澄都城隍庙御封二品威灵公的城隍爷。
台湾新北市九分老街霞海城隍庙·昭灵宫 台北松山霞海城隍庙
今天台湾的一些地方,依旧可以见到大大小小不同的霞海城隍庙,祂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缘起的“唐山过台湾”,都是一样从“霞海”而来,都冠以“霞海城隍”的圣名,这样的名号也不止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的历史,而是从月港风生水起的那天开始就已经诞生。这种现象不单单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还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如泰国、印尼、新加坡......多个国家城市,海澄都城隍以一如既往的胸襟与热情,欢迎并期待海内外的城隍回乡省亲。
拜谒祖庭的那时,海澄都城隍庙是霞海城隍共同追溯的“霞海圣源”。
2021年11月3日岁次辛丑九月二十九日吉时,海澄都城隍庙开基四百五十周年圣诞庆典法会起鼓。这是一场别开生面和历史少见的城隍圣诞纪念活动。
自2020年庚子新冠疫情以来,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及日常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几乎进入停摆或缓慢滞留状态。450周年开基盛典,本是百年大计中重要的历史节点。原计划举办隆重盛大的“海峡两岸城隍文化祭”也受本轮疫情影响而取消。然,城隍信仰文化在中华传统信仰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它神明的特点:于盛世中敬化风清,于乱世中救世安民。就是秉承这样传统的信仰精神,在本届城隍庙管委会主委和全体同仁共同的智慧倡导下,确定了以万斤大米神龟上供城隍公贺诞,待法会结束以这些大米布施百姓祈福及救济周边生活贫困户。
法会延续了非遗传承中周正规制的祭祀朝拜仪式,简约而不失隆重地庆祝四百五十周年开基圣诞。除此,特别举行“为新冠患者禳疫消灾祈福平安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