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都一样,一个三块钱的签字笔,也要争论logo的图案放在哪里合适?而且一争论就是半个多小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晓曙抬头看看会议室的钟,已经两个小时了,眼看就是午饭时间了,“各位领导,各位领导”晓曙又清了清嗓子,“时间不早了,我总结了一些各位领导的修改意见,总体上对活动方案是满意的,但是一些细节需要修改,一是将拉绳包改为双肩背背包,上面的logo标识可以小一点,有就可以;二是签字笔的笔帽处印制logo,不要放在笔杆上;三是t恤的颜色选灰色。除了这些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说话间晓曙已经站起来,将手放到了随时可以关掉投影的地方。
“哦,没有了。”
“无异议”
“同意修改意见”
......
又是一通附和般的点头同意,王欣在旁边的电脑上把晓曙之前整理出来的会议纪要打印了出来,“请领导们签署纪要。”赶在会议散场前,将纪要签好,是她的习惯,也是工作的需要。太多事情需要在会后去处理,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地找领导签字,最好的最高效的解决方案自然就是能够当场出纪要。要达到这个效果和目的,这不仅仅要求当事人能够快速将与会人员的发言用书面语表达出来,无论发言人的表达多么缺乏逻辑,多么缺乏表达美感,多么词汇贫乏,记录人员都要快速的用官方语言准确、精炼、甚至是优美地表达发言人的核心意思,甚至很多时候需要记录人员的格局、思维比发言人还要强,把发言人员的意思补充完善、提高;而且要求当事人敲字速度、排版速度都非常快。要不然一不留神,就有个别领导趁着散会两个字消失在人群中。回头再找他签字,一是很难约到时间,二是可能会出现改变主意的情况,导致已经决策的事项被推导从来,耽误事情不说还会造成很多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