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唐诗修正 > 第十八章 王维的鸟鸣涧

第十八章 王维的鸟鸣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唐朝的诗词,经过宋元明清的时代以后,又经历许多年,传到了现在。中间经过多个朝代的修改,到了今天,也许很多诗根本不是原来的模样了。

就像李白的静夜思,就被两个人改过,根本不是最早的原诗。

这首诗不知道有没有人改过。让我疑惑的是,居然就这样子流传下来了。

这首诗有几个问题,让我不明白。

一,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不是一下子就升起来了,而是慢慢地升起,这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怎么会惊动山鸟?难道月出像打雷一样响?疑惑不解。

当代有许多句子,都借用了这种意境,而古人如这样的写法,数不胜数。

中正觉得非常不解,鸟儿莫非脑袋都坏了?难道鸟儿都是没有任何思考的生灵?就算鸟儿不知道,诗人难道就可以乱写一气?费解。

连逻辑都不要了,还写什么诗呢?以为这是玄幻小说修仙吗?为所欲为天马行空?

与现实不符。

二,这首诗出现了与春相关的两个词,一是“春山”,二是“春涧”,可是,除了惊鸟与夜静,就只有桂花落,诗人是想表达什么呢?有点无厘头。

三,春天万物生发,充满生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春天为什么要描写花落这样的场景呢?

百思不得其解。至于诗人写这首诗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用去看。文字就是文字,首先要从字面上去解读,而不是牵强附会地去曲解。

有文字出现,我们就去思考,没有文字出现,读者也不能去帮你脑补。脑补那叫牵强附会,可以南辕北辙,可以无事生非,可以想当然而然。

那么,后面的事是读者安排出来的,已经与作者无关了。

这首诗的核心意境又是在表达什么?让人费解。像这样的诗句,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很多人都能写出来超越这首诗水平的诗。

这样的作品,意义不大,甚至于,毫无意义。

如果一定要牵强附会,作者也应该给这首诗加一个名字:梦幻中。

注释:

1,诗人无事可做,很悠闲心很静,因此,能听到桂花落下的声音。(注:四季桂在四季都有花开花谢,春天有桂花凋落也是正常现象)

2,寂静的春夜,山里显得空荡荡的。

3,山太静了,月亮升起,惊动了山里栖息的鸟。

4,鸟被惊动,不时地在山林里鸣叫。

读王维鸟鸣涧有感而步韵

春思

中正壹

人思花万蓬,

夜与远山融。

幽月横天下,

莺鸣春涧中。

红尘如梦往,

造化喜无穷。

去岁荒凄景,

时来一片红。

注释:

1,早春的夜里,人未入睡,所以思念刚刚开始零零碎碎开放的鲜花(蓬,这里指的是散乱而不太多)。

2,黑夜把远处的山融入一体。

3,月亮横挂在天空中,朦胧的月光轻洒而下。

4,夜莺在山涧中偶尔鸣叫。

5,红尘中的景象,就像梦一样,生生灭灭,来来往往。

6,天地间的造化,总是给人带来无穷的喜悦。

7,去年冬天还是一片荒芜凄凉的萧瑟之景。

8,春天才到来,万物就开始生机勃发,山上的花儿都一片片地红了。

后记:

茫茫人世间,就是这样神奇。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衰败永远伴随着生机。

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处境,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不要消沉,不要失去希望,春天,总会来到。

诗是什么?

诗是人生,诗是红尘世界,诗是我们的喜怒哀乐,诗写的是我们的记忆、情感和思想。

诗写的是天地大道,天地规则,诗写的是人生百态,万种理念。

诗不是为了写而写,不是为了平仄格律而写,诗是有灵性的文字,而不是泛泛而空谈。

很多人,因为别人有名气,就吹捧,就上赶着去捧,你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