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释义:
1,长安城外一片月色。
2,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3,秋风怎么吹,都不能把这个声音吹尽。
4,总是惦记着玉门关征战的亲人。
5,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关外的敌人?
6,丈夫从此可以不再出征。
评析:
这首诗只有六句,既不是词牌也不是律诗,但是意境很好。因此,加两句,将之改为律诗。
另外,诗文整篇也没有多少字,要表达完想要说的意思,就要尽量精细,读者也许能够联想到很多,那却不是作者写出来的了。
精细一些,也能让更多的人读懂。
一片月,没有任何引导情感的字,读者就是懵的,不如再深化一些,月圆人未团圆,就能够让人多想一些。
第三四句,不如继续深化愁绪,反正第五六句已经与第一二句相呼应,至于是玉门关还是长城外,其实都是两个字,战争。
这首诗总体上还是可以的,除了第一句不是很好,既没有乱,也没有太大问题。
修改后:
长安圆月横,
万户捣衣声。
风尽愁难尽,
头更至二更。
何时平寇虏?
哪岁不重征?
愿把兵封库,
欢颜共月明。
释义:
1,长安城,一轮圆月横空高挂。
2,千家万户却传来捣衣的声音。
3,风都停了,愁绪还没有停下。
4,从一更,又到了二更。
5,为什么呢?这一句开始转折。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关内的贼寇和关外的敌人?
6,哪一年,可以不再重复地征战?
7,希望有一天,可以吧兵器全部封存到仓库里。
8,开心的笑颜,与圆月的月色相伴。
自古以来,战争就是百姓的苦难。打仗就要死人,很多家庭就要失去劳动力,失去丈夫,儿子,父亲。可谓是家破人亡。
但是,想要没有战争,也是不可能的,历朝历代,战争不断。包括现在,国际上也是纷争不断。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利益,就要打,这是必然的。
资源有限,人口在不断增多,不抢,就没有吃没有穿,怎么可能不打呢?
写战争相关的诗,争议是比较多的,要么像凉州词一样,给人一种门外汉的感觉,要么就是干巴巴地讲一些,其实都没有说到核心点。
很多写战争的诗,也只是泛泛之作,各种弊病,层出不穷。可以说,战争一类的诗词,要比写景写人写万物,要难。
最主要的是,战争有敌我两方,也有人道,有仁义道德,还有老百姓的立场,作者到底站在哪一个立场去写?
现在我方,那你要把地方打倒,地方的人怎么想?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他们认为该打不该打?现在道德的立场上,又该不该打?
很多个角度,好像不怎么好写。大多数诗人写战争,可能都是爱国杀敌,要么写写将士与家里人的情怀。
像王昌龄的“白骨乱蓬蒿”,都是比较少的了。
好与坏,也只有看作者和读者的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