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唐诗修正 > 第五十六章 白居易 夜惜衰红把火看

第五十六章 白居易 夜惜衰红把火看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释义并评析:

1,阶前的红牡丹,让人惆怅。

2,到了晚上,只剩下两枝花还残余。

3,等到明天早上起风,剩下的花可能也要被吹落。

4,作者怜惜牡丹花,所以打着灯火观看。

评析:

第一句的惆怅,不够动态,需要改一下。第二句可改可不改,为了严谨一些,稍作改动。

第三句,为了逻辑性,改一个字,应该吹尽,改为不确定性用语,或吹尽。

第四句,从格律的角度,去修改一下,看字是动词,属于仄声,改为观。

改后:

怅看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剩两枝残。

明朝风起或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观。

释义并评析:

1,以一种怜惜而又不开心的心情,去观看阶前的红牡丹。

2,到晚上,可能就只剩下两枝残花了。

3,等到明天早上起风,再吹一吹,可能花儿就全部凋谢了。

4,作者怜惜牡丹花,心有不忍,于是,掌灯夜赏牡丹花。

写景一类的诗,属于入门级别,借景抒情,属于第二层次,伤春悲秋,如果不能进入道的层次,就让人有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花开花谢生老病死,都是世之常态,如果不能另辟蹊径,写出来就有些乏味了。

看看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一句就写了道,这是禅境,第二句马上转折,写了家国之情,立意马上变得神而圣之了,后面两句继续深化,哪怕自己不在了,也还想听到祖国统一的消息,何其高雅?

所以,写诗,不仅仅是写文字,也是悟道,我将诗词分为几个大境界,以后会出格律一类的书专门论证。有兴趣的可以一看。

看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其中一段,葬花吟。

其实也有这种意境在其中,不过,曹雪芹的描写就很深入了,不但从情感入手,也入了道境,描述了天地大道,生死规则,所以,神而圣之了。

曹雪芹赋予花以生命,结合人性去辩证,又写了花的归宿,把生死规则描述到了极致。

再看白居易这一首,花是没有生命力的,从头到尾,没有对红牡丹一个字的描述。

这首诗让读者知道的,只有两点,一,作者多情,怜惜花。二,牡丹是红色的。其余什么也没有。

这就属于典型的无病呻吟,学写诗的朋友,就要记住,无意不写,无情不写,否则,写出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下面可以欣赏一下我写的一首诗,比较一下。

漫步花桥上,

愁思不可量。

观山山不语,

看水水流长。

人问观花未,

吾答泪夜惶。

鲜妍何可永?

命去便飞扬!

这首诗也是写愁,山水都不看,花也不看,直接到达终点,这就是写道。前人写了太多的东西,我们现在写什么,可能都与古人有一定的相似度。

所以,一定要另辟蹊径,否则,写出来也没有什么高度。

喜欢诗词的,想要学习的,可以关注我宫中号,名字就是笔名。

4,作者怜惜牡丹花,心有不忍,于是,掌灯夜赏牡丹花。

写景一类的诗,属于入门级别,借景抒情,属于第二层次,伤春悲秋,如果不能进入道的层次,就让人有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花开花谢生老病死,都是世之常态,如果不能另辟蹊径,写出来就有些乏味了。

看看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一句就写了道,这是禅境,第二句马上转折,写了家国之情,立意马上变得神而圣之了,后面两句继续深化,哪怕自己不在了,也还想听到祖国统一的消息,何其高雅?

所以,写诗,不仅仅是写文字,也是悟道,我将诗词分为几个大境界,以后会出格律一类的书专门论证。有兴趣的可以一看。

看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其中一段,葬花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