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唐诗修正 > 第七十章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第七十章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炬:蜡烛。蓬山:蓬莱山,仙境。

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释义并评析:

1,无缘对面不相识,相见是不容易的,相识以后,情深意厚,要分别,也会难舍难分。

2,晚春时节,百花凋谢,东风似乎也变得无力,就好像作者的生命,已经到了暮年,很多事都无能为力,和晚春差不多。

3,春蚕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作者的相思也是如此。

4,蜡烛燃烧的时候,就像在流泪一样,等到蜡燃烧光了,火焰灭了,才不会再流泪。作者的意思是,他到死地时候,或许就不再相思了,因为无能为力了。

5,清晨起来照镜子,发现自己两鬓已经有了白发。

6,想着你在月夜里吟诗,应该会感到孤单凄凉。(月光清冷,看到月亮的人,多会想起与月有关的种种传说。因此,自古以来,月亮就是清冷、孤单、相思、凄凉的代名词。古人常常以月表情,以月明志。)

7,蓬莱离这里并没有多远。

8,还请青鸟多为我传信,并代我探望你。

评析:

前四句千古名句,但是从逻辑上讲,是有一些问题的。

第一,这首诗,并没有写别离时的场景,所以,别也难,就无从体现,写别后难,难过,艰难,是可以的,后面也前后呼应。

所以,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中间差了一个字,应该是相见时难别(后)亦难,才是最恰当的。但是如果改为相见时难别后难,读者会有拗口失调的感觉,也许是读习惯了,所以,第一句为一首诗的起句,因此不作修改。

第二,第五句,晓镜但愁云鬓改,意思是早上照镜子,发现两鬓已经由青丝转为白发,这里的(早)字与(但)愁,没有直接因果上的必然联系,在暮年,什么时候照镜子,结果都一样。早上与暮年做对比,其意义相差甚远。

因此,不如用一个动词来转折,会更加生动。如果是“早春”然后“但愁”,这样子转折,是可以的。

第三,第六句夜吟应觉月光寒,夜吟与月光寒的联系,也不是很紧密,既然是写相思,不如用“思”来转折,会更加合适一些。

第四,最后两句的收尾,也不是很好,第七句的蓬莱既然是仙境,那么距离肯定不是很近,第八句,让青鸟殷勤代为探望,好像不符合诗人的意境。

文人相交,素来就有神会之说,既然二人感情真挚,何不神会?

改后: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映愁青鬓白,

夜思更觉月凄寒,

莫如同饮杯中月,

神会蓬莱意尽欢。

释义并评析:

1234与上同。

5,早上照镜子,愁容满面,发现自己两鬓已经白发斑斑。

6,夜晚夜深人静,思念如潮,更觉得月光凄冷而又遥远。

7,我在相思,君也在相思,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不如我们同饮杯中的月,(同赏月同相思同饮酒,那么,饮的不是月,不是酒了,饮的是相思。)

8,相互神会,蓬莱的距离再遥远,也阻挡不住相思,阻挡不住意念。

改过之后,联系更加紧密,从思想上情感上体会,也更美,逻辑性也更强了。

下面附上中正壹诗词:

第38-40首(言道之诗):

38,悟

中正壹

力去无为隐在渊,

万千劫数化云烟。

时来运转腾飞日,

笑驭风云入九天。

39,禅诗一首

中正壹

非为忘君忧,

非为不夜侯。

非为名傀儡,

非为利中求。

世事皆虚幻,

红尘尽苦愁。

只为因果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