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
这种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大量低效率、小规模的农户由散兵游勇的状态变成一股合力,使农户真正参与产业化竞争,使凤山大地神奇般出现了大规模发展养鸡业的宏伟场面。
广大农民从养鸡走廊那里看到了致富希望,找到了致富门路,越来越多的农民加盟养鸡走廊挂钩养鸡,形成了一条犹如蚂蚁觅食一样,一个挨一个接踵而至的“蚂蚁之路”,使当地的养殖业迅速从农民家庭经营的副业式上升为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大生产的主导产业,在中国农业中率先奏响了“实行产业化经营”的雄浑乐章。
变革的推行,使合作伙伴们一个个都成了富豪,这在当时来说有如“神话”。
……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当一年一度的春风以纵横捭阖的气势越过寒冬的疆域早早地从南国这片热土上掠过,龙飞又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
2014年春夏之交,国内外肉鸡市场低迷,价格下跌。而牵牛山养鸡走廊也由于挂钩的农户增多,肉鸡的数量猛增,按照“代购代销”的办法,农户的利益蒙受损失。
龙飞集结了所有合作伙伴,在牵牛山一处并不豪华,但绝对引人关注的地方开会。
研究事项:有关龙飞提出改变经营策略,确保农户利益。
经过一番认真研讨后,会议决定采取保价收购措施。即挂钩户出售肉鸡,高于市场价时,按市场价收购,低于市场价时,养鸡走廊则保价收购。
此举既保护了农户的利益,也保护了农户与养鸡走廊合作的积极性。从此,“养鸡走廊+农户”的模式更加稳固,与农户之间成为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专业化生产利益共同体。
龙飞的建议,将这条养鸡走廊带上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闪耀着一名青年企业家的超人智慧和卓越才华。
……
接着,南都市凤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凤山集团办公大楼拔地而起……
沉寂了多年的凤山村,一片热闹繁荣景象,凤山集团扬起了雄伟的龙头,起步腾飞了。
夏秋季节,又一批肉鸡出栏了。从南海前来购销肉鸡的王金荣老板,双脚刚一踏上岸,便与前来迎接的龙飞和几个村干部热情打招呼。
王金荣指着远处那条掩映在半山的养鸡走廊,看向龙飞,不好意思地:“龙董事长,冒昧地问一句,这条养鸡走廊,年产肉鸡多少?”
龙飞拍了拍王金荣的肩膀,说道:“去年,养鸡走廊上市肉鸡2500万只,总产值达1.5亿元。”
“如果不是今天亲眼所见,真难想到在这半山之中,竟然隐藏着一条年产超亿元的肉鸡之龙!”王老板竖起了大拇指,啧啧称赞。
消息传开,方圆几十里的群众,翻山越岭,纷至踏来取经。龙飞来者不拒,热情周到,免费传授技术,遇到远道而来的还请他们在食堂吃上一顿免费午饭。
来者从龙飞那里学到了一门科学养鸡技术,回去推广开去,效法大养其鸡。
肉鸡上市季节,来自开平、台山等地的商贩潮涌而至抢购抢运,成捆成捆的人民币装进了养鸡户的腰包。
乡亲们笑了,龙飞的脸色却凝重起来。
他看到养鸡户的肉鸡源源不断上市卖给商贩,商贩压着价收购,养鸡户低价卖。
他找到村长,想把养鸡户组织起来搞个“养鸡协会”,统一购种苗、药物、饲料,统一销售,统一搞个凤山三黄鸡商标,打凤山三黄鸡品牌。
村长石金长当然大为高兴,并亲自跑镇里。镇长冯烽全力支持并派人到县里办理,领回了批文。
于是,龙飞自掏经费办起了“凤山村养鸡协会”,仅一个月就发展会员近100名。
龙飞义务当讲师,无私传授科学养鸡技术,前来听课的农民最多时达300百人,有文化的拿小本子使劲记,没文化的支着耳朵使劲听,龙飞看到乡亲们这样好学,大受鼓舞,干脆中午管一顿免费午餐。结果来吃免费午餐的人越来越多,凤山村文化室成了没有围墙的“科学养鸡大学堂”,当地的养鸡热情空前高涨。
石金长感慨地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农民自发来听课的。”
春去秋来,王金荣老板又一次来到来牵牛山。
石金长指着不远处说:“王老板,你看,以前的荒山野岭,现在变成了金山、银山!去年,全村仅养鸡一项,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一般的养鸡农户年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