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创新的起点。
盛夏的一天,丁文达又独自在屋前那棵龙眼树下沉思。
“阿达……”
屋内响起一阵急促的尖叫。丁文达猛然一惊,一个箭步跨进屋里,只见父亲捧着家里那只报晓雄鸡,不知所措。
父亲一见儿子进来,急着说:“这只鸡昨天还好好的,今天阿白鹤屎,看来是得了鸡瘟病了。”
丁文达没好气地:“鸡瘟病是个千古难以解决的难题,当垃圾丢出去算了。”
“你如果能把这个千古难题解决了,养鸡何尝不是一条发财门路!”老父见儿子这种态度,激将法式的回了一句。
一向沉默寡言的老父亲,这时讲起话来掷地有声,庄严而富有挑战性。
父亲的一席话,像一磅重型炸弹把丁文达给炸醒了。
丁文这样想:“鸡瘟病之所以成为千古难题,就在于千百年来鸡病死了就当垃圾扔掉,成为千古俗套,造成无法解答的千古难题……”
养鸡,书写着养鸡≠防病这样一条不等式,也就是1+1≠2,养鸡与防病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互不关联的孤立面,从而各自导演出如果鸡患了鸡瘟病,只好当垃圾扔掉的现象。
在学校里,丁文达是一个出了名的数学怪人。在他漫游过的数学海洋里,接触过许多不等式。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演化,数理的不等式被转移到了现实中。
科学的不等式只能靠科学的手段去演算才能完成!
思路贯通了,丁文达欣喜若狂,拖着父亲的手,高声疾呼:“我要以科学的手段去导演数理的不等式!”
丁文达从父亲的话中受到了启发,萌发了一个书写不等式的新概念。在他的意念中,决意要把养鸡和防治放到一个统一体中去进行攻关,这是他的理论,是他萌发的创新亮点。意味着亘古未有的一场变革将在他的脚下升腾。
丁文达出发了,几乎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科研机构,寻访名师,寻找出书写不等式的科学依据,对书写不等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养殖这种高免疫鸡需要有好的空气环境、好的水源,饲料要专业配制,还不能给鸡使用抗生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免疫要求的质量。
丁文达心想:“凤山村地处深山老林,四面环山,空气、水源虽然受到过去二个鸡场污染,但只要远离污染区,避之则吉……”
他坚信,只要找到一处空气、水源没受到污染,有技术标准,有龙文天、秦木晖成功的经验,就能达到要求的质量。
丁文达回村后,村前村后跑了个遍。但都没找到想要找的理想之地。
日出日落,又一天过去了。
夜深人静,丁文达躺在床上,悄然入睡。
睡梦中,梦到童年他和龙飞、二狗、水凤,还有他妹妹文英放牛的往事:
那天,他正在河边看书。龙飞他们齐声喊:“阿达,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放牛吧。”
他合上书说:“好呀!”
他和他们几个自小常在一起玩耍,二狗总爱跟着他们。每当他们玩得高兴起来时,总爱欺负二狗,叫他跟屁虫、智力障碍者。二狗也无所谓,总是傻乎乎地笑,尾随着他们。
过了小河边,不知是那两头大水牛想转换下口味,还是怎么的,挣脱了龙飞和水凤手中的缰绳,自径向西面那座鹰岩山狂奔而去。
他们见状,大步流星追了过去。
鹰岩山,坐落在后梁村与凤山村交界的苍茫天地之间,与凤山蜿蜒相连,环抱在逶迤叠翠的三面群山之中。
此时,正是金秋时节,岭南地区还处于酷热状态,热气处处迫人,像个大火炉。
而鹰岩山却是清风徐来,山中更是处处灵气、处处生机。山腰有一处开阔地带,一马平川,像个小高原。
小高原草青、林密,凉意习习,空气特别清新,龙飞高兴得大声喊叫:“这里简直是天然的大氧吧、避暑胜地!”
丁文达在梦中被龙飞的喊声惊醒,翻身坐了起来,揉了揉双眼,欣喜道:“真想不到我丁文达竟然在梦里寻到了这么一个好地方,真是梦助我也!”
丁文达醒过来后,披衣下床,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高悬的月亮。
夜,已经很深了,丁文达再也难以入睡。
他走出屋,沿着屋后小山的石凳往上走,一边呼吸着深宵的空气,一边在想着刚才的梦境。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荷塘边。
莲花正在绽放,夜风送来阵阵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