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慈煊要亲自上战场,还要给吴三桂一点颜色瞧瞧?这样的话若是从李定国口中说出来,士卒们恐怕还会认为是可信的,可是从不到十八岁的朱慈煊口中讲出的时候,即便是连亲卫们都忍不住犹豫起来。
李嗣兴作为朱慈煊的亲卫统领之一,在关键时刻颇有些疑惑,听到朱慈煊跟打了鸡血一般,稍作犹豫之后还是站出来劝诫,“皇上,不可啊!战场上刀剑无眼,您乃万金之躯,若是出了什么意外的话末将等人可担待不起......”
朱慈煊未理睬李嗣兴,而是询问一旁的沐忠显,“你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沐忠显略作犹豫,扫了下周围弟兄们的目光,又朝着朱慈煊看了一眼,这才咬牙回应道,“前方确实危险,不过皇上若是想去的话,末将即便是死也定会一同前去。”
“很好。”
李嗣兴与沐忠显是亲卫的左右统领,若是无法得到两人支持的话,这件事情显然是很难办成的。
在得到沐忠显的肯定答复后,朱慈煊这才开口对众亲卫们说道,“朕自登基以来,从未做过任何鲁莽之事,此次也不例外。”
“战场上刀枪无眼,朕当然是很清楚的,不过朕确实有了应对计策。若是尔等不信的话,朕也绝不勉强。”
“愿意跟朕一起的就走吧!不愿意跟朕一起的就留在这里,朕绝不会怪罪于你们的。”
朱慈煊的话说完之后,便独自前往埋伏的地点而去。沐忠显没有丝毫犹豫,也带着自己的弟弟沐忠亮与那些沐家的亲卫们跟上了朱慈煊,唯独李嗣兴站在原地没有动弹,以及那些从军营中招募来的一百卫队士卒。
“皇上救了俺的命,俺这条命早就是他的,就算是死又怎么样?俺跟定他了!”
“对,当初若不是皇上救了我的话,我早就因疫病而死,现在去击杀吴三桂可不一定会死,怕什么?上。”
“是男人就跟爷们儿走,人死鸟朝天,清军有什么好怕的?”
百人卫队之中,有不少都是认李嗣兴的,毕竟他是李定国的长子,对于士卒们而言身份地位是不一样的。
如今皇帝亲自前去迎战吴三桂,士卒们到了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刻,终究还是有三分之二的人选择跟随皇帝。
李嗣兴看着留在原地的三十多名士卒,又望着朱慈煊等人远去的背影,一时间也无奈地摇摇头。轻叹一声,便领着剩下的士卒们一同前去,加入了前往战场上的阵营。
并非是他支持朱慈煊,而是全军都在阵地上,若是他们这些人抛下皇帝独自离开的话,恐怕事后不但会受到全军将士的唾弃,恐怕还会受到李定国的军法处置。
磨盘山。
在广昌侯高文圭领着两千精锐前去支援窦名望时,窦名望部已陷入了惨烈的厮杀中,清军八千余人不断追击,手持大刀在丛林中与明军缠斗。相比起面黄肌瘦的明军们,清军的身体状况则是好了不少,毕竟他们不用在丛林中躲避,也不必担忧粮草的问题。
幸好,高文圭部及时杀到,在两千精锐加入战斗之后,清军的人数优势已然不在,高文圭部居高临下冲击清军阵型,一波下去就将清军给冲散开来,这些先锋部队也不清楚后方到底还有多少明军,一时间颇有些乱了阵脚。
直到吴三桂领着中军及时赶到,当他注意到双方的战斗已经开始,立即派出五千步卒再度投入战场上。
并非吴三桂舍不得派出更多人,实在是磨盘山地形复杂,贸然投入更多兵力的话,不但无法在地形上展开,反而容易陷入混战时出现踩踏情况。
五千清军的增援使得双方形势再度发生转变,窦名望与高文圭部伤亡着实不小,两人稍一合计,干脆命士卒们再度撤退,朝着三伏处远遁而去。
“撤。”
清军兵锋太甚,听闻主将下达撤退命令,明军的精锐士卒们慌忙中有些乱了阵脚,以至于在撤退时出现了更大伤亡,本来可以稳定下来的阵型,却因撤退而全然打乱了。
“追。”
吴三桂部眼见明军乱了,也没有多想,领着中军立即追击上去。为了将明军彻底消灭,吴三桂命士卒传令下去,除本部的一万骑兵外,其余人等全部追击明军。
“杀。”
“杀。”
“杀。”
山谷之中弥漫着一股血腥之气,喊杀声不绝耳语,在空旷中的谷地中悠然回荡。李定国领着一千多的精锐前来时,高文圭与窦名望率领的四千精锐只剩下不过一半,正以溃兵的姿态朝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