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此时未穿铠甲,因而前来报信的士卒并没能注意到他。只一路进入校场,将此事汇报给了正在练兵的皇帝。朱慈煊听闻士卒来报,并没有因此慌乱起来,反而是仔细询问前方的状况。
“疑似?”
“如此说来,尔等并未确定来人是敌军?”
禀报消息的士卒不敢隐瞒,“千总带俺们在外面巡逻,发现对方正朝俺们这个方向过来,人数的话粗略估计不下三千人,大部分都持有武器的。”
“千总带弟兄们在前方继续探查消息,让俺先回来汇报一下,万一有任何事情的话,营中也有提防。”
朱慈煊点点头。
见再问不出什么详细的内容,朱慈煊也不再打听,而是立即下令全军戒备。与此同时命人将王国玺与窦名望,及高文圭全部叫入帅营之中。
正在朱慈煊下令的时候,李定国已经折身回营,尽管此时的他依然伤势不轻,可是听闻前方疑似出现敌军之后,说什么也要穿戴甲胄,打算与皇帝一同去迎击敌军。
直到前方再度有骑兵飞马来报。
“父亲,不必去了,方才有将士来报,说方才出现的并不是清军,而是咱们的人。”
“咱们的人?”
“没错。是吴三省他们,此前他们在玉龙关战败,与巩昌王部失去联系,后来一直在到处打游击,之后听说吾等将皇上迎回来了,便不远千里来过来寻找......”
听到李嗣兴这样说,李定国这才将铠甲放下。
他本以为自己的身体好了许多,可经过刚才的折腾,他发现自己的身体距离痊愈还早着,尤其是腹部传来的那股疼痛感,不仅极为清晰,甚至有种撕裂的感觉。
李定国征战多年,并不是没有负伤过,仅这样的感觉就让他十分清楚,伤势依然处于极为严重的地步。
有皇帝在军营,李定国干脆也不折腾,吴三省是他的部下,千里迢迢来找他本该出去迎接,可如今朱慈煊接管了军营,李定国便不打算再去干涉这些事情。
与此同时,朱慈煊与三位将领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对于吴三省朱慈煊实际上并不陌生,在原本的记忆中,吴三省可是李定国的得力部下之一,对待永历帝的态度也极为恭敬。在后世的记忆中,吴三省可是忠君爱国的典范。
即便后来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李定国也在同一年病逝,他的部下更是分离崩析,就连李嗣兴都选择投降清军。
可吴三省始终没有放弃,与汪公福、祁磊等人一同商议,决议共同推举明朝宗室后裔朱红珍为大明王,建年号洪兴。
且在勐朗坝建立城堡,城堡内建立了简易的宅院做王宫和官府机构。后改为兴朗城。
这个洪兴帝朱红珍,据考证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韩王朱松的后代,到明末时他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奉国中尉。
洪兴政权建立后,吴三省作为朝廷大将没少带领明军北伐清军,与吴三桂部打了七八年互有胜负,直到意识实力不够开始休养生息。吴三省最后的结局,是在一次战役中被土司包围,不幸中箭而亡,结束了他忠于大明的一生。
如此忠义的一个人,朱慈煊当然记得十分清楚。不过,在窦名望与王国玺看来,吴三省不远千里来寻找他们,虽然是令人感动的义举,却也没什么特殊的,因为吴三省本就属于李定国部。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吴三省部的处境,因而不免未觉得有什么。
只有高文圭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皇上,吴三省将领能在这种情况下来寻找吾等,末将认为皇上应该派人前去迎接一下。以示对吴三省将领的重视。”
“不。”
朱慈煊开口打断了高文圭。
三人面面相觑,还以为是朱慈煊不愿意,没想到朱慈煊直接开口道,“朕亲自前去迎接。”
“吴三省如此忠勇之士,朕当以最高的礼仪来迎他。”
高文圭有些诧异,没想到皇帝会如此表态,还以为是考虑到晋王的原因。倒是一旁的王国玺开了口,“皇上,吴三省将军本就是晋王部下,此番前来与吾等会合并不奇怪,皇上不必如此大礼。”
“以末将之见,吴三省将军率部归来,必定是人困马乏,不如由末将去安排住处与吃食,让他们好生休息一番。”
朱慈煊点点头。
“好。住处与吃食便交由你去办。吴三省将军率部远道而来,不论如何,朕都希望善待这些忠于我大明的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