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明末:开局穿越成永历太子 > 第56章 朕要的是他

第56章 朕要的是他

鲁监国朱以海对朝廷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当初弘光小朝廷被清军擒获,处于江浙之地的朱以海便被一群人拥戴成为了监国,虽没有皇帝之名,也仅仅只是一步之遥。

正巧当时隆武帝朱聿键在湖南一带称帝,使得南明的国土上一下子出现了两个政权!

两人的血脉关系实际上都差得较远,一个是朱元璋的儿子鲁王的后代,一个则是朱元璋的儿子唐王的后代。

论血缘亲疏的话,他们跟万历帝这一脉自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只不过当时永历帝还没出现,才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

因此,以“鲁王”为首的江浙派系,跟以“唐王”为首的郑芝龙集团势力发生了多次冲突,最终以隆武帝朱聿键壮烈殉国,浙江派系被清军赶走而告终。后来鲁王朱以海投奔了郑成功部,只不过,郑成功部一直都是不怎么待见他的。

郑成功连永历帝这样万历子孙的正统血脉都不愿搭理,怎么可能会在乎朱以海这个血脉关系疏远的监国?

只不过,毕竟朱以海身上还有着大明藩王的身份,郑成功虽然不待见他,却也不至于对他怎么样。

众臣心中担忧,以为是朱慈煊想要清除自己的阻碍,从而使得反清的势力全部都唯他马首是瞻。一旦永光小朝廷也陷入内斗之中的话,一切可就步入先前隆武帝与鲁监国的后尘了!

南明小朝廷这么多的政权,若非内部不断争斗不断互相倾轧的话,何至于到现在这样的局面?

“皇上所要的人可是鲁王?”

丁继善小心翼翼问了一句。

尽管这关乎皇家之事,可作为朱慈煊的内阁首辅,他还是想站出来劝告一下。或许是心中急切害怕皇帝走了歪路,未等朱慈煊做回答,丁继善就继续说下去,“若是鲁王的话,臣恳请皇上暂时不去理会此事。”

“皇上乃神宗的曾孙,是大明的正统血脉,鲁王亦是大明藩王,却非成组一脉,而是来源于太祖。先前他能被臣子们拥立,不过是因为臣子们害怕大明没了朱家血脉,而今朱家血脉尚在,皇上何必针对鲁王呢?”

“臣恳求皇上三思,此事日后自有处理的机会,何必在局势未明的时候去互相倾轧?”

众臣听丁继善这样说皆是一副认同的样子。

就连李定国与白文选,也因丁继善这番话露出了赞赏的眼神。经过孙可望那件事情之后,不论是李定国还是白文选,都不希望再出现同室操戈的情况。

这对于一个政权而言绝对是致命打击的!

朱慈煊听到丁继善这样说倒是愣了一下,又瞧见李定国与白文选等人的神色,便知道他们是误会了自己。

“诸位爱卿,你们想多了!朕想要的可不是鲁王,而是张煌言。”

“张煌言?”

皇帝此言一出,众臣们纷纷惊愕。张煌言的名字他们可实在太清楚了!这人此前也算是鲁监国手下的一名能臣,不过他并没有拥立鲁监国,因此,即便在朱以海就任监国之后,也没有得到心腹般的待遇。

后来他倒是与郑成功部多番联合,也在江浙一带坚持抗清。此人可谓是忠臣一个,不论是能力还是品行都没得说。

尤其是郑成功举兵进攻南京一战,张煌言率六千军卒一路北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与政治才能。

堪称是南明最忠心的儒将。

此时的张煌言,不出意外仍在江浙一带继续抗击清军。

朱慈煊在原本的时代就听说过此人的名字,得知张煌言而今正值壮年,不过四十二岁的年纪,早有了将他收拢到永光小朝廷的想法。

若有这样文武兼备的臣子前来辅佐,恐怕永光小朝廷的局面会大有改善。

“皇上,若是您想请张煌言过来的话,臣愿亲自前往。昔日臣与他有过一些交情,若臣出马的话,或许成功的可能会更大一些。”

丁继善道。

朱慈煊可没想到他会站出来,毕竟,他找张煌言过来,可是要取代丁继善的内阁首辅地位。丁继善虽然也有一些能力,可在武功上的认知不够,不足以支撑朝廷此时的军事调度。

“丁阁老果真愿意吗?若是这般的话,那朕倒是希望阁老走上一遭,将张煌言给朕弄到......不,请到景线来。”

“臣定然不负皇上重托。”

“好。既是如此,爱卿一并将敕封的诏书送过去吧!”

“臣遵旨。”

——

——

阿瓦城的王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