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明末:开局穿越成永历太子 > 第73章 光杆司令

第73章 光杆司令

乌云笼罩着天际,深蓝色的海面上,浪花翻涌,数艘中型战船正在扬帆前行。一名身着明朝官服的老者立于甲板之上,海风呼啸而过,伴随着些许雨滴拍打在他的脸上。

“玄著,为何心事重重?外面风大雨大,还是进去躲避吧!”

丁继善从后面走出,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张煌言一脸恍惚,被这一搭才从发愣中回过神来。

“不必了。”

张煌言摇摇头,“这光景不正如同大明朝的时局吗?风雨飘摇!想一想,从崇祯爷煤山自缢开始,而今已过了十八年,你说,吾等还能光复大明的大好河山吗?”

丁继善轻叹一声,摇摇头。

“吾也不知。不过,吾相信有新君在,或许,吾等夺回江南的半壁江山不成问题。即便最终与清廷划江而治,至少也证明吾等这么多年的坚持是有结果的......”

“新君?”

张煌言有些恍惚,不由得问出一句,“一路走来,听道之你说过颇多关于新君的事情,倒是令老夫心生期望。只是不知道,这新君与永历皇爷相差几何?若我大明朝廷再出不了一个英武有为的君王,恐怕这江山怕是真的要丢了......”

这一支船队便是张煌言所率领的义军队伍。

当初张煌言与郑成功部北上南京之役失败后,张煌言就留在了江浙一带收拢不愿投降的残兵,将他们组织到一起成为了义军。

就凭借这些义军队伍,一群人一直都在抵抗清军,始终没有放弃迎回朝廷的王师部队。

而后永光小朝廷派出丁继善去寻找张煌言,经过郑经的帮助,终于在福建一带寻到了领兵逃避清廷追捕的张煌言。此时江浙一带的明廷势力已然被清缴一空,幸得张煌言机智领着部下们逃过一劫。

得知丁继善奉皇帝命前来寻他的时候,张煌言还是十分吃惊的。当初因为迎立福王朱由崧之事,张煌言一度是被永历小朝廷给排斥的,尽管给他的官职和封赏也不少,可是,他并没有被永历帝朱由榔给信任过。

只不过因他领着兵马在前线抗击清军,才给予了他诸多荣誉性赏赐,以此方便他在前方为朝廷办事。

现在永历帝主动禅让也就罢了,新皇帝还主动派身为内阁首辅的丁继善来寻找他,这样的恩德可谓是令张煌言感到些许惶恐。

他也不明白为何自己就让皇帝给看中了!

苦苦思索之后没有想出结果,又因江浙地区的大本营被清军占据,干脆领着部众们跟随丁继善前往景线投奔永光小朝廷。

因为永光小朝廷给予郑经的“延平王”王爵封赏,郑经这一次倒是极为大方,特地给丁继善与张煌言一行借了不少战船,虽然都是被郑部淘汰的东西,不过对于此时的张煌言一行确实极为有用。

于是,张煌言一行两万余人,浩浩荡荡乘着战船一路南下,他们中途曾在雷州岛短暂停留,而后经过丁继善的建议,一行人决定绕道安南前往景线。

此前丁继善出发也是绕道安南而行的,尽管安南人似乎有些不太情愿,不过在永光小朝廷的重金贿赂下,安南最终还是借路给了永光小朝廷。

如此一来,他们两万余人的队伍便可避开清军回到景线,也不至于在半路上遭遇到清军伏击。

正在张煌言一行马不停蹄赶往景线的时候,南明小朝廷的皇帝玉玺再度回到了永历帝朱由榔的手中。朱慈煊当着文武大臣们的面亲自将玉玺还给了永历帝,而后更是搬出了自己的寝宫,干脆住到了一旁的偏殿中。

尽管名义上不再是皇帝,可朱慈煊的羽林军并未裁撤。实际上也没人敢去裁撤,从沐忠显到羽林军的每一名底层将士,他们都在私下里依然称呼朱慈煊为皇帝,他们也只听从朱慈煊一个人的命令。

李定国更是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尽管没有做出任何大逆不道的举动,却在众臣面前直言只会效忠朱慈煊一人,多少使得永历帝的面子有些挂不住。

群臣们亦是如此,大部分人都没有宣誓效忠永历帝,就连文安国这样曾经受过永历帝恩惠的内阁大臣都选择了离去。

于是,第二日永历帝朱由榔特地召开的朝会上,一共只来了十几名大臣。空荡荡的大殿之上,朱由榔扫视下方不断询问,却依然没有等到其他臣子们的到来。

就连他最信任的马吉翔,本来是在午时处以极刑的,谁想在朱由榔登基之后的某个时间里,马吉翔竟然在地牢之中“不明不白”地挂掉了。

如此一来,朱由榔没了心腹之臣,更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