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
朱慈煊一开口,众臣皆满是惊愕。
“皇上,此时出兵是否有些唐突?此前朝廷不是决定再过两月寻出兵时机吗?为何现在突然要出兵?”
张煌言困惑道。
“新招募的将士们才训练四个多月,若是想要让战力更加强悍,臣以为再多训练一些时日较好。”
李定国慎重道。
丁继善沉默下来,并没有表示是否支持出兵。文安国则在略作考量之后,对于出兵一事来了一句,“朝廷府库财帛尚且足够,支撑大军一年行军断然不是问题。”
只有白文选站出来支持了朱慈煊的出兵想法。
“将士们训练时间确实不够,却也不是不可一战。皇上若是想打的话,臣愿做前锋去试探一下吴三桂的兵马。”
见众臣反应,朱慈煊也给他们解释了一番,“这件事情并不是朕心血来潮。而是近日朕得到消息,吴三桂部从洋人那里采购了上万支燧发枪。”
“火器可是朝廷利器,万一被吴三桂掌握阵法精髓,那么,晚一天出兵,将士们的伤亡也就越多。反倒是早一日出兵,或许能打吴三桂一个措手不及。”
“朝廷的兵马还没完全训练好,可他吴三桂不也是一样吗?他除了本部的几千关宁铁骑,其他兵卒不都是招募来的吗?朝廷没有准备好,难道他吴三桂就准备好了吗?”
朱慈煊的一席话,说得五人面面相觑。
好一阵,才有人继续开口发言。
作为内阁首辅的丁继善站了出来,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是否支持出兵,可他的态度已然看出支持。
“皇上,大军粮草充足,加之昆明城之前已有的储备,粮草方面绝不是问题。”
很快,李定国也站出来。
“皇上。”
“既然事情已经这般,吾等先出兵倒也不是问题。臣请皇上赐予帅印,臣愿领兵东进......此番皇上您坐镇昆明便可,不必再带领大军出征,以防遭遇险境......”
李定国的提议被朱慈煊给婉拒了。
“不可。”
“朕作为大明皇帝,哪有看着将领们冒险而独自坐在深宫之中?”
“这一次东进,朕还是要御驾亲征。”
朱慈煊的态度十分坚决。
众臣们见劝阻无效,也都默认了这个事实。毕竟,从缅国到景线,再到如今的昆明,这一路可都是朱慈煊领兵打下来的。甚至可以说,昆明一战若是没有朱慈煊领兵偷袭吴三桂的后方,恐怕李定国大军还没那么容易拿下昆明城。
出兵之事确定,那么,行军路线则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皇上,臣有一想法。”
李定国道。
“晋王请讲。”
李定国领着众人来到舆图前。
他指着舆图上的一些州府,开始讲述自己的想法,“臣以为,此番行军可分三路大军,分别由皇上和臣,还有赵王一同。”
“皇上由昆明至昭通,再到毕州,破贵阳,拿下此地以备川蜀那边的清军。”
“臣则从东南方向行进,率武胜军直奔南宁府而去。赵王则与皇上先期一同行军,破安顺占据贵阳,而后由赵王朝桂林府方面进军。一旦吾等占据这三处,吴三桂除了退兵别无他法。”
“臣赞同晋王的出兵路线。”
白文选首先出声表示赞同。
而后张煌言也出声支援,不过他似乎还有些犹豫,“晋王的出兵路线不成问题。臣唯一担心的是,清廷是否会派湖南方面的兵马出来支援,若是这般的话,对于吾等的威胁也绝不会小。”
“不仅如此,吾等恐怕还要为此腾出一些人去防御敌军。这样又会消耗吾等的兵力。”
“张阁老所言甚是。”
李定国道,“湖南确实是吾等必须要注意的地方。不过,吾以为清廷若是能抽调出更多兵力的话,也不至于让三藩兵马联合起来对付吾等。想来清廷在湖南的兵力也不算多,即便他们前来支援,吾等也定然能够一举击溃他们。”
李定国的计划不成问题,不过,唯一一点让朱慈煊不满的是对于行军路线的安排。
“晋王,这一次由你去攻守贵阳吧!”
“朕要领着宣威军去跟吴三桂对阵,要亲手将这个背叛朝廷的奸贼绳之以法。”
此话一出,还没等到李定国说话,其他的臣子们就已经开口劝诫。
“皇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