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说,卫离率军进汴梁,每一天都有新的政令发布,每一天都有旧的不合理的政令被废除,每一天都有百姓的冤屈的得以伸张,每一天都有几十上百颗脑袋落地,每一天都有孔武有力的人士加入军营……每一天,汴梁都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金军的情况则恰恰相反,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困窘,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士气低落!
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原因:二十万金军在金笼山下被卫宋两军全歼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金营之内。
虽然这支金军乃是一支偏师,无论从人数,还是精锐程度来讲,都要逊色于这四十万金军。
但是,毕竟是大太子完颜翰本、二太子完颜宗望亲自率领的大军啊!毕竟总人数高达二十万啊!
就这样,被十万卫军、加上五万宋军的残兵败将轻松解决了?
若是易地而处,我们这四十万大军,能不能做到这十万卫军军、五万大宋残兵败将做到的事呢?
消息传来,金军大营内不知多少人感到了浓浓的寒意。
第二个原因,是金军的后勤出了大问题
现在黄河以北,大宋沦陷的州府,已经不是十八个,而是高达二十个。
为了便于统治,金人没有将这二十个州府划给本国,而是设立了一个名叫“齐”的傀儡国度。
大齐国主刘豫。
大齐兵马大元帅李成。
刘豫勤政俭朴、礼贤下士。李成深习兵法,果敢沉毅,作战勇猛。
若不是被荣华富贵迷了眼,若不是被猪油蒙了心,做了金人的傀儡,这二人都算得上了不得的人才。
他们组织了一支十五万人的大军,维持着这二十个州府的统治。并且竭力搜集这二十个州府的粮食、牲畜、物资,维持着四十万金军的供应。
原来虽然有少部分义军在反抗,但伪齐完全应付得来,四十万金军的后勤是通畅的。
但是,当二十万金军被卫离消灭于金笼山下,卫离已经率军进入汴梁的消息传开后,这二十州的百姓看到了胜利的希望,顿时风起云涌!
有个叫王彦的英雄,率义军上了太行山,与金人势不两立,号曰八字军!
有个叫马扩的豪杰,在五马山竖起了义旗,号称兵马十余万!
有个叫张荣的好汉,率领贫苦百姓,聚义于梁山泊!
……
总共三十余支义军竖起了反金的大旗,他们号称的总兵力早已超过百万。
虽然义军的总兵力肯定到不了百万,但二、三十万总是有的。虽然这些义军仓促起义,战力不强,堪称乌合之众,但已经牵扯到了伪齐绝大部分兵力,阻碍了很多伪齐官府的收粮行动,甚至袭击了不少运往金军大营的运输车队。
时至今日,金军大营的粮草积储,已经不到一个月!
其三和原因,也是最关键的,宋军越来越强。
原来的宋军为什么弱?
有军人地位低下的因素,有军饷被大量克扣的因素,有军人社会地位低的因素,有后勤供应不畅的因素,有贪腐盛行能者下庸着上的因素,有久疏战阵的因素……现在,这些因素被卫离一股脑的解决了。
尤其是久疏战阵的因素。
原来的大宋禁军,根本就没经历过战争的洗礼。面对金军的虎狼之师,简直就如同一群群温室中长大的小绵羊,还没打呢,就自己吓了个半死。
好不容易有些天生的敢战之士吧,也会因为人数太少,在战争中很快就被金军杀死。不但起不到带头的作用,反而眼中打击了宋军的士。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卫军的加入!
卫军先是充作骨干,带领大宋禁军在城墙上杀敌。然后,提拔宋军中的勇武之士,惩罚其中的懦弱之官。渐渐地,宋军军官中,勇武之士占了绝大部分,懦弱无能之辈被降为普通一兵,甚至直接淘汰出军。
很快地,宋军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他们开始敢于和金军拼命了!
实战是提升战力的最快法门。
渐渐地,卫军不用做骨干了,两军并肩作战。
再渐渐地,卫军用不着和宋军并肩作战了,在后面给宋军站场子,鼓舞鼓舞士气就行。
到了最后,卫军根本就不用上城墙了,直接把汴梁的防守交给了宋军。本来么,守城战守军就是占着大便宜了,哪里还需要别人帮忙?些许金军攻城而已,城墙上的宋军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