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军攻破马拉坎达后,休整了三天时间。
因为,现在到达马拉坎达城的,只是卫军的前锋部队二十万。三天之后,后续九十万大军方才赶到。
然后,卫离将总数一百一十万大军,分为了十一路兵马。
卫离自领十万大军为中军,居中策应。
剩余的十路大军,每路十万,按照预定的行军路线,分路攻取贵霜各大坚城。
确实,如果卫军百万大军一路平推的话,八个月内恐怕连方圆四千里的贵霜全国都走不完一遍。
但是,分成十路大军分别攻城略地呢?
华夏诸国的攻城表演时刻,到了!
恐怕破灭贵霜就在……旬月之间!
……
……
贵霜国,策勒卓城。
十万大宋“山贼”,已经将三万守军,十数万百姓的策勒卓城,围了个针扎不透,水泄不通。
“陈先生,这策勒卓城,城墙高大,士气高昂,防守得也甚有章法,咱们到底该如何攻打啊?”
杨宗保满面忧虑之色,看向了眼前那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
十万精锐宋军的主将,不是大宋名将杨延昭,而是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
很显然,杨延昭想让儿子在沙场上好好磨练一番,真正成为大宋数得着的大将,而不仅仅是一个还算看得过去的“将门虎子”。
为了防止杨宗保能力不足,误了大事,又给杨宗保派了一个副手——陈规。
陈规虽然仅仅是一名文官,但更是当世数得着的守城专家。当初,金军入侵大宋,连汴梁城都危在旦夕,但陈规镇守的安陆县城却在金军的围攻下稳如泰山。
汴梁解围后,陈规屡次升迁,如今已是大宋的工部侍郎。他著的《守城录》一书,连卫王离都甚为看好,数次要邀他到卫国效力,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擅长守城,自然对城防的弱点完全门儿情,自然就是攻城的行家里手了。
卫离的攻灭天竺贵霜之战,主要是攻城战。宋国朝廷派陈规为杨宗保的副手,当万无一失。
果然!
“如何攻打?”
陈规听了杨宗保的问话之后,微微一笑,道:“好叫杨将军得知,这策勒卓城的守将,完全不懂守城,在吾看来,这策勒卓城处处都是破绽,简直随手可破。”
“什么?策勒卓城的守将,完全不懂守城?策勒卓城城,随手可破?”
杨宗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很简单的道理,自己指挥宋军,已经攻打策勒卓城整整一日了,没取得任何战果。
如果,这都算策勒卓城守将完全不懂守城的话,那自己杨宗保又算什么?
酒囊饭袋?还是废物一个?
“可不是丝毫不懂守城么?”陈规却胸有成竹地道:“杨将军,您注意到没有?这策勒卓城马面上的城楼上,密密麻麻站满了甲士?”
“注意到了。所以,本将军才说,这策勒卓城的防守,甚为严密。”
“诶!”陈规连连摇头,道:“这算什么防守严密啊?守城不是这么守的。”
说话间,陈规用手指沾了酒,在几案上粗略画出了策勒卓城马面城墙的形势图。
马面,又称墩台或者墙台,就是城墙上额外凸出来的一段墩台。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的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算是一种相当重要的防御手段了。
贵霜人又在马面上面又修了高大的城楼,既可以更加居高临下的观察敌军行动,又可以囤积兵力随时对城墙上进行增援,大大增强了城墙和马面的防御能力。
整个策勒卓城的城墙,每六十步就有一个马面,每个马面都遍布着贵霜甲士,弓上弦刀出鞘跃跃欲试,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如此场面,当真是给杨宗保,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但是,在陈规看来,这马面上的城楼,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之举!
他侃侃而谈,道:“杨将军请想,贵霜的城楼足有四层高。放满了甲士,得多少人?”
杨宗保道:“当不少于两百。”
“是啊,两百甲士,相当不少呢。贵霜人在城墙上囤积了如此多的甲士,我军即便侥幸登上了城墙,也很容易被赶下来。但是,话说回来,杨将军何必一定要先攻城墙呢?直接攻那城楼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