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泛舟青史:我开局直播问道伏羲 > 第165章 乱世药方

第165章 乱世药方

此时画面中浮现出了一幅墨翟三十岁那年前往楚国的画面。

公元前404年,墨家成功组织了楚国对宋国的攻伐,是为“止楚攻宋”。

这也是诸位最为熟悉的《公输》一文。

时年二十九岁的墨翟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言行合一,消弭祸事,止战回城,一国得救。

在墨翟的理论中,战争有两种形式。

攻和诛。

“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这些为土地而发动的战争为“攻”,属不义战。

“诛”为义战。

战争最高指导原则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如“昔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所以墨翟赞同保国战争和征伐不义的战争。

许多人认为儒家只讲义,太过空中楼阁,而这恰恰是读书断章取义导致的。

儒家并不完全对立义和利。

如同孔子是对君王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让上下各安其位各尽其责,而并非后世断章取义的认为是无条件维护阶级统治的意思。

孟子见梁惠王,“王何必曰利?”也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师子思也曾说要给人民利益。由此可见先秦诸子并非腐儒,而是在调查以后才说出自己的建议。

所以墨翟在劝诫君王不要打仗时讲完了大义,还会帮君王好好算一笔账。

此时的画面中,墨翟已经与公输班和楚庄王劝谏了攻宋的建议,他们都心神动摇。

彼时三十岁左右的墨翟扬着乌黑如老农的脸庞再下了一剂猛药。

由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的出身导致他更明白利益对于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重要性,所以墨翟在嘴炮诸侯时与其他诸子的不同在于,他比较接地气,而不是完全排斥利益。

我讲大道理,你们不爱听。那么我就讲完义,再讲利。

在墨翟的理论中,义和利不是对立,兼相爱是为交相利。

此时他便向楚庄王分析起战争的利弊,如同他的风格一般,只讲实用主义,而并非如其他诸子一般只谈理想。

“大王,且听吾一言。发动战争,有三个坏处。”

已经被墨翟那段“楚宋之比”和他与公输班九拒之的战绩震慑的犹豫不决的楚庄王此时望着手中墨翟递上的竹简好奇问道:“哦?寡人洗耳恭听!”

墨翟逻辑清晰,口说手比,分别列举了战争的四大弊端。

一.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

(劳民伤财,不利于民生发展)

二.与其牛马...粮食..百姓死者不可胜数,军事装备也无法回收

三.然则土地者所有馀也,王民者所不足也,获得土地不足以弥补战争损失

四.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其教,(就算打了胜仗也会居功自傲,怠慢圣贤之教)

墨翟最后行礼总结道:“综上所述,弊大于利。谁若还坚持,就去看智伯的前车之鉴。”

楚庄王听得连连点头不已,只是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却觉得逻辑上都说的过去。

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就此被墨翟以一人之力消弭无形!

或者说被推迟了爆发的节点。

【卧槽!我是说这个故事怎么这么耳熟?好像当年上学时学过课文啊!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

【我想起来了!当年鲁迅也根据这故事写过小说,真的是大佬!现在听殷阳科普了墨家的思想后真的觉得墨家太牛逼了!这些思想即使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啊!国际关系很多都可以套用!】

【妈的!以后再听到那些崇洋媚外的吹外国牛逼中国落后,老子就用这些典故好好攻击他们!】

此时的回忆里,墨翟在离别之际在公输宅中做客。

对于满桌的酒菜,墨翟并未怎么动筷,只是拈了几片猪肉入口。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向墨翟展示自己的新发明——钩拒。

钩拒是舟战工具,在敌军处于劣势时,使用“钩”部分将敌军的船只钩住,防止其逃跑;而在敌军处于优势时,则使用“拒”部分抵挡敌军的船只,防止其追击。

“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此时鲁班醉眼朦胧举着酒杯,嘻嘻哈哈地对墨翟问道。

就像一名跟同事炫耀新玩具的发明家。

“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