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散去后!
乘黄的脑袋从她专属的睡袋里探出。
头上两枚青玉兽角只有寸许长,晶莹剔透,宛若宝玉装饰,为乘黄的可爱赋添一种神圣。
“道士!”
“乘黄大人有事?”
“乘黄想去看仙鹤峰与不老松!”
“那明日就去看看。”
“要喊上那母人一起吗?”
“不是母人,是女人。”
“要喊上那女人一起吗?”
“不了。”
裴安摆手。
在鹤鸣山他自是不敢在外练气,便是晚上,也都是在道藏室内诵读仙篇经文。
论传承底蕴。
鹤鸣山更甚于浮黎山道场。
此道场先贤留下的经篇让裴安受益匪浅,对五行术法神通了解更深透,且悟通许多内景玄妙。
且鹤鸣山的内景修行篇《太乙朝元经》,与他所修炼的《玄素炼真篇》看似南辕北辙,实则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之间对照下。
似一阴一阳、一虚一真。
裴安遂也将太乙朝元经修炼一遍。
内景昊天元海间也多了些变化。
诸天万象于真实虚幻交替演绎。
他的泥丸宫更是不断扩张,元神壮大,神识蜕变。
神识的蜕变让裴安越发感受到这天地之广袤,宇宙之浩渺,连翻阅仙书经篇,参悟其玄妙都更简单了几分。
“朝闻道,夕死可矣!”
推开众妙玄门,即闻那传说中的道。
道为修行之根本,法、术、神通,都是从道理中衍生而来的。
练气士当以道为主,术法神通次之。
“照这般修行下去,用不了两三载就能将内景修成圆满。”裴安自言自语。
内景不同于练气期,不讲究什么关卡、天关祖窍。
也没有具体境界划分。
只有水磨的功夫,不断完善内景地,炼神识。
待神识圆满,便离体而出,可触及九重精神世界。
俯视宇宙,观外景天地,
这一境的修行很是漫长,动辄三五十年。
像鹤鸣山年轻一代的练气士也多数在练气境,只有少数入了内景期,且受天地影响,他们的内景封闭。
缺少一种可立身于内景,神游天地的修行方式。
修为只能静止不变。
“光阴如水,唯我逆行。”
一声感慨由衷而发。
一夜逝去。
无眠!
但灿烂无瑕。
清晨间,橘红的朝霞泼墨于鹤鸣山的山水间,青雾霭霭。
织云霞为冠!
披凤林为裳!
这鹤鸣山间宛若有神女自瑶池而落,风景美不胜收,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纵是诗仙来也得哑口无言,诗章稍逊。
裴安一早就携乘黄同游。
跃过几座山头,先来到仙鹤峰,峭壁耸立。
与群山相比犹如鹤立鸡群,一览众山小。
山巅有一道台,为鹤鸣山祖师所建,择名“飞仙台”,伸手可触青天,摘星辰。
游完仙鹤峰后。
裴安又见得那株千秋不老松。
这株仙树名气更甚几分,独木成林,扎根于一座山巅,树冠遮天,将整片山头都笼罩。
树下有奇花吐香,瑶草献瑞。
树上则有庆云紫烟凝成瑞霭,日月祥光绽放。
在如今时代,称得上神异。
来到树下,却见千秋不老松树干上浮现一道苍老面孔。
“小友,你身上有苍梧道友的气息?”
沧桑老迈的声音传来。
“浮黎裴安,见过前辈。”裴安当然不惊讶。
像千秋不老松这种仙树要不成妖才是怪事。
“原来是自浮黎而来。”不老松意会意思,“苍梧道友状况如何?”
“树前辈已沉眠过去。”
“苍梧道友这一睡,怕是醒不来了。”
不老松惆怅。
裴安缄默。
片刻后,不老松的五官消失,没了声音。
又须臾!
这鹤鸣山的天气骤变。
早上还云霞漫天,下午就乌云翻滚,有几滴雨水洒落。
“道士,下雨了!”乘黄从远方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