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不敢承受太后的夸赞,不过是些小聪明,让太后笑话了。”恭维的话,从我的嘴中很自然的说了出来。
太后慢慢的起身,我顺势扶着太后的右手,听太后笑道:“若说老十七的婚事,哀家本是属意于沛国公家的孟静娴,但是这孩子,心思太重了,浣碧的身份虽说差了些,难得的是这孩子的心胸、见识不一般,允礼又是这样心仪于她,想来想去,哀家还是成全了他二人便是。”
“太后自然是为十七爷的未来着想的,臣妾怎能不明白,不过太后将孟小姐定为侧福晋,只怕沛国公那边不太好交代。”前世的浣碧和孟静娴同为侧福晋,倒没什么说的,只是,如今,太后将熹妃的义妹定为嫡福晋,孟静娴为侧福晋,只怕果郡王府上,要热闹一阵子了。
我正在出神,想着果郡王这场亲事的利害关系,全然没听到有人在叫我,直到竹息姑姑到我身边,轻轻推了我一下,问道:“淑嫔娘娘,您这是怎么了?”
太后也不明所以的看着我,我立时回过神来,请罪道:“请太后恕罪,臣妾不是有意的。”太后并没有怪罪我,只是轻轻笑出了声:“哀家知道你在想什么,放心,若是浣碧真是那块料,对于孟小姐进王府后的一切,她自然是知道该如何应对,不过,哀家相信,哀家从不会看错人。”
太后耳聪目明,岂会不知道我的心思,只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无论是皇宫还是王府中,想到此处,我也只剩一声叹息罢了。
太后此时以为我累了,便笑着向我说道:“你先回去吧,这宫里马上就又要有喜事了,你不回去准备些贺礼吗?”
听了太后的话,我也只得告辞,先回宫去了。
一路上,想着今生的浣碧,也算是有个好的归宿,毕竟夫妻的和睦恩爱,在这天下争斗的最厉害的地方是最难得的,比起政治联姻,要幸运的多了。
至此,浣碧被接回了甄府待嫁,甄嬛在宫中的库房中,仔细挑选着浣碧的嫁妆,而我和眉庄、敬妃、淳儿都为浣碧准备了不少好东西。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日,端妃也送来了两箱上好的衣衫,首饰,今生和端妃并没有什么交集,只记得前世,她不止一次的帮了甄嬛,如今端妃此举,着实让我意外些,甄嬛却笑着对送来礼物的吉祥,说道:“替我多谢你家娘娘,待本宫空闲下来,必会亲自登门拜访。”、
吉祥笑着答应了,退了出去。
甄嬛瞧着摆了一院子的嫁妆,皱着眉头,槿汐忙着记录在册,无暇顾及其他,而我瞧着甄嬛思索的样子,我笑道:“姐姐,在想什么呢,槿汐正在记录着这些物件,一会儿拿给姐姐看,看看还缺什么,补上就是了。”
甄嬛摇了摇头,依旧皱着眉头,思索道:“家中虽然也会准备一份嫁妆,但我是宫中嫔妃,自然是要多准备些,毕竟,浣碧可是嫡福晋,嫁妆的排面必然是不能比沛国公家少的。”
我拉着甄嬛的衣袖,劝慰道:“好姐姐,你瞧,荷翠和采月此时正帮着槿汐清点呢,若思缺什么了,她们一会儿便会来禀报的,姐姐安心的坐在这喝茶就是。”
甄嬛被我纠缠不过,也只得坐在廊下,看着槿汐、荷翠、采月、小允子忙前忙后的样子。
永寿宫内,正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浣碧的嫁妆,内务府却也没闲着,将选好的几个名字,送去了甄府,由浣碧挑选,到了晚间,便听说浣碧选了“玉隐”一名,甄嬛听说后,苦笑道:“小时候,我总觉得‘玉’字太俗气,便禀明了我父亲,将‘玉’字去掉,自那之后,我的闺名由‘甄玉嬛’变为‘甄嬛’,现在想想还真是让人唏嘘,我不稀罕的名字,却被玉隐视为珍宝,她选的这个名字,还真是适合她,‘隐’,隐藏在外的甄家小姐。”
我四下瞧了瞧,提醒着甄嬛道:“姐姐,以后这话,快不要说了,这宫中一向是隔墙有耳,若真被有心人听了去,于谁都不好。”
甄嬛点了点头,拿起茶杯,刮着茶叶沫子,咂了口茶,叹息道:“我知道,只今日叹息这一回,此事,便成为过去了。”
玉隐的嫁妆除了永寿宫和甄府预备的,与甄嬛交好的嫔妃也送来不少,如此一来,玉隐的嫁妆比沛国公府的生生多了三倍多,外边都传说,熹妃很是疼惜她这个义妹,且这个十七福晋也与宫中众位娘娘交情颇深,更是得太后青眼有加,当真是轻视不得的人物。
一切准备停当,只等六月初四这个好日子了,甄夫人特地选了玢儿,来辅助玉隐主持王府家事,敬妃娘娘主婚,因果郡王需娶一妻一妾,内务府便又定了六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