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跑没影了。
薛氏目光担忧,旋即恍然,“宴哥儿这些年迟迟不肯成婚,莫非,当真是在等那孟家女?”
老夫人一听就不愿意了,“休想!他要想娶孟家女,又置染衣于何地?”
“母亲,”薛氏好言相劝,“虽说自古婚姻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宴哥儿的性子您是知道的,他不愿意的事,强摁他的头他也是不愿,更怕将来因此与染衣反目成仇。”
老夫人斩钉截铁道,“染衣性子温和,断无此等可能。”
薛氏继续劝,“染衣都是咱们看着长大的,相貌品行自然没得挑,可是您也看到了,他们就是表兄妹的关系,谁也没往那处想,与其这样,倒不如叫宴哥儿娶个他喜欢的,将来咱们再给染衣寻个好人家就是了。”
“说的倒是轻巧。”
老夫人睨了薛氏一眼,“放眼上京,有几个儿郎能比得上宴哥儿?老身可舍不得我的染衣嫁出去吃苦。”
府里不是没有姑娘,况且那些还是老夫人的嫡亲孙女,却没有哪个能像沈染衣这样尽心尽力伺候她的,老夫人心里都记着,所以对沈染衣的偏爱胜过任何人。
薛氏原也不反对沈染衣嫁付晏清,但这事儿不仅要付晏清答应,还得沈染衣同意才行。
但沈染衣现在整日往宫里跑,忙什么女官大考,可见不是个能安分守己,一心侍奉夫君的人,慢慢的,薛氏对她死了心。
加上沁香阁还有个顾兰枝,总要勾引她的儿,薛氏比任何都着急付晏清的婚事,巴不得他赶紧娶了新妇过门,好震慑住底下一帮妖精。
这不,瞌睡有人送枕头了。
薛氏不再与老夫人争辩,而是看向安国公,“夫君,虽说咱们与孟家早已决裂,但陛下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让武安侯代为转达,这是不是说明,陛下还是希望咱们能与孟家重修旧好?”
安国公刚刚还想阻止付晏清,被薛氏这么一提醒,反应过来,“陛下此举,莫非就是等着咱们去救人?”
转念一想,孟老太傅年近七十了,还能被朝廷重新启用,可见陛下对其重视,如今孟家落难,他们若能施以援手,也算迎合了陛下的心意。
左右孟家那老东西已经死了,他也没什么可气的。
安国公打定主意,高声吆喝,
“来人,速速备马,去金陵!”
第18章
因为一封信,安国公府彻夜灯火通明。
安国公办事速度极快,赶巧魏琰还没走远,又借了他五十名锦衣卫,不到一刻钟功夫,便召集了上百号人,都是训练有素,武功高强之辈,跟随安国公的亲卫一路南下。
付晏清作势上马,被安国公拉住,“你不能去。”
“父亲?”
付晏清一脸焦急,“人命关天,儿岂能置身事外?”
安国公捋着长须,“你也知道人命关天,陛下刚把江南水患一事交到你手上,那可是成千上万条人命!你倒好,为了儿女私情,转身去救孟家女,你让陛下和诸位阁老如何看你?”
付晏清一愣,眸底闪过挣扎之色。
一边是黎民百姓,一边是深爱的女人,任谁都难以取舍。
但付晏清也只犹豫了一瞬,便做了决定,“我要去金陵。”
“混账!”
安国公气恼不已,抬手打了一耳光。
付晏清紧咬牙关,执意上马,安国公不客气,一掌把他打了下来。
薛氏急忙去搀扶,怒瞪着安国公,“不让去就不让去,何必要动手呢?”
转头又哭劝付晏清,“宴哥儿,听你父亲的话,你留在上京,金陵那儿有你父亲的亲卫,还有武安侯的锦衣卫,几百人去寻,一定能找到她的。”
“若你执意要去,江南百姓必遭生灵涂炭,届时陛下问罪,我们全府上下都要完蛋。”
薛氏三言两语切中要害,付晏清慢慢冷静下来,垂在身侧的大手攥紧成拳。
自己的儿子,安国公还是了解的,沉声呵斥,“若天要孟家亡,多一个你又有什么用处?”
一届文臣,去了也无济于事,所作所为,不过是求一个心安罢了。
付宴清没再吭声,倏地站起回了汀兰院。
薛氏喊了几声都没反应,只好瞪了安国公一眼,追着付晏清去了。
回到汀兰院,付晏清抄起桌上的茶壶,猛灌了一口冷茶,迫使自己镇定下来,随后转到书案前,翻出与江南水患有关的所有卷宗。
他必须尽快定下具体可行的方案,再分派到工部各处,他才好抽身出来。
薛氏见他忙忙碌碌,又看了眼天色,“宴哥儿,时辰不早了,明日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