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老太太笑眯眯的说她,“你个机灵鬼!”冯玉娇冲姥娘讨好的咧咧嘴。
刘老太牵着小姑娘出来,病好了,肚子知道饿了,这会儿喝点疙瘩汤正正好!
冯玉娇坐在堂屋门口,靠近花圃的地方,喝着老妈递过来的疙瘩汤,一边听老妈教训不许偷偷去河里,赶忙保证再也不去,谁叫也不去!打死也不去!哄着老妈忘了这事吧……
一边仔细看记忆中的家:正屋坐北朝南,是农村盖房子最好的朝向,冬暖夏凉,干燥避风。左边是灶房,右边是平房,住着大哥冯玉峰、二哥冯玉民,院子不大,房子都是分家后一间一间盖起来的,所以墙都特别厚,比别人家更保温,住起来很舒适!她记得夏天的时候,不论外面多热,只要进屋,洗把脸,坐一会儿,汗就落了!
灶房是家里最亮堂的房子了,因为除了一个门,还有一个几乎占半面墙的煤火灶!此时的农村,做饭是用煤和秸秆相结合的,家里宽裕点的,煤用的多;家里困难点的,难免多用秸秆省下煤。煤火灶有半人高,上面做个活动的窗搭,做饭时支起来,不用时放下来,特别方便!在整个小学的记忆里,每天早上放学,回家吃早饭,都会站在煤火灶的搭棚下,或是看姐姐老妈做饭,或是帮她们翻烙馍。
平房里,左右放两张床,大哥在里边,二哥在外边,中间摆放着十多个瓦盆,那是大哥上初中时养磕头虫用的,有药用价值,成虫后有人收购,现在想来,大哥作为家中长子,早就开始想要增加收入,减轻父母负担!但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毕竟养殖并不容易,后来去城里上高中,这事就不了了之!
而家中最小的冯玉娇以前只知道围观大哥养的难看的磕头虫,看它从锯末里钻出来,马上跑远点而已!
冯玉娇突然想到二哥后来养过兔子,这件事之所以能被记住,是因为二哥给兔子薅草时,有种叫摸摸眼的草,折断茎,出白浆,有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叫它猫眼草,兔子爱吃,薅了后不小心碰到眼睛,肿的看不见路了,好几天才消肿!当时二哥抹了药,说几天就好了,自己还笑话他!唉……
冯玉娇从来没有对两个哥哥做的事情给予过多关注,当时围观,跟着瞎帮忙,过后就随风而去了!还有姐姐,去学了几天裁缝,因为耽误家里的活而放弃!呵呵,在他们默默的多方努力,想要为家里减轻负担时,她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享受他们的呵护,在他们背后躲避风雨!同样也养成了动手能力弱,遇事优柔寡断,难以抉择!唉,在长大外出做事时,这样的性子吃了多少亏呀!
这次,让我来!老天垂怜,重新来过,不能白白浪费!
冯玉娇的心安定下来,本来对秦俊丹恨之入骨,现在是不是还要感谢她?哼,等我变大变强,先报仇再感谢吧!
冯玉娇的目光转向院子当中的花圃,开在正屋西窗下,有院子的五分之一大小,一进院子,首先看到的就是它,四周用土胚砌成露空的长方形花墙,土胚上摆满了一圈花盆,海棠花开的正艳,荣红色,娇艳矜持;串串红开的满花盆都是,它的种子就藏在一串串红色花朵中;菊花还不到开花时,却是绿叶肥硕;兰花挤在其中,不见孤傲,只见热闹;月季花最多,花色也最全:粉的红的黄的都有,还有白色的,每一朵都香喷喷的,最惹人喜爱;美人蕉,芍药等高一点的种在花圃里,在耳房里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指甲花作为本土最常见的植物,谁家女人不染个指甲呀,男人也会染个小手指头,据说祛火!指甲花很容易种活,种植最为普遍,菜地头上也随处可见,当然就在花圃里边角位置,也是红的粉的开的热闹!
这个小花圃绝对是小院的灵魂!在左邻右舍中的名声响、地位高,谁不知道冯玉芳家的花种类最多,经常有人来剪个枝、要个花种什么的,这是冯二哥和大闺女的功劳,俩人最爱种花,听说谁家有稀罕的花,冯二哥就去讨一支,每回到家也先看一看,冯玉娇敢打赌,爹对花的关注绝对超过自己的!嘿嘿……
冯玉娇贪婪的盯着花圃里争相斗艳的花,娇贵如芍药,普通如指甲花,都长得肥硕娇嫩,不见枯败,不见贫瘠,家里虽然很穷,但相比于周围邻居和亲戚朋友,还是属于中上游的水平,当然跟城里没得比,因为环境和资源不可比!
这是父亲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他不甘贫困的生活态度!
冯玉娇顿然醒悟,父母一直是不甘于贫困的,这一院的花儿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在分家时只有一间茅草屋的情况下,他们去挣,去省,一间一间房子盖起来,灶房、西屋全有了,冯玉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