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太慢慢的走,心里在合计:女儿都出嫁了,当时没有入赘一个,守着家里的房子、地,过继了别人的孩子,现在想守就很难呀!只能尽量往后拖一拖,如果儿子还能回来,一定要给他留住这房子!要是儿子再也回不来……有什么事情能拖一拖呢?
她站住,四处打量这个自己住几十年,苦苦撑了几十年的家,这所房子承载了多少青春甜蜜回忆,见证了老伴走后日子有多艰辛!儿子所能回来,这就是他的根啊!
她把目光投向隔壁,那是小叔子家,这是丈夫的亲弟弟,过继的是旁支一个孩子,家里孩子多,穷到养不活,过继后把地都给他种,日子慢慢过好起来的。
刘老太不由走过去,拍拍门。
家里有人,只听有脚步声踢踢踏踏的走近,拉开了门:“大嫂?快进来!”正是二姥爷!
祖孙俩进了门,把手里提的一卷人造肉递给跟着出来的二姥娘:“姥娘,这个是我家里自己做的,您尝尝!”
二姥爷比姥娘小几岁,身体看着还硬朗,腰有点弯,浓眉四方大脸,大眼睛,看见长嫂,很是尊敬,笑着往里让祖孙俩,招呼着坐下,堂屋中间摆着红泥小炉,就手提起小炉上的小壶,到了两杯水,还到些红糖进去:“嫂子,喝点红糖水,外边有点冷了,暖暖身子吧!”
这是很亲近的表现,要知道此时的农村物质贫乏,并不是谁来都会给红糖水的!更何况大哥去世多年呢!说明刘老太在婆家,把孩子们养大,一个个出嫁,赢得了小叔子的尊敬!
二姥娘接过东西,放在桌上,拉着老嫂子:“这阵子都没有回来了,看着身子挺好,这气色比上次见你好,今儿咋想着回来了?”
刘老太看看弟媳妇,其实她俩年轻时老爱对着干,都是要强的性子,不过,都是善良的人,没啥坏心眼!
“吃了饭,闲着没事儿就回来看看,我那房子天冷了也不知道房顶上有问题没有,惦记着……”
她特意提到房子,李老二心里大概知道了。
“嫂子,你也不要拐弯抹角了,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回来肯定有事,对吧?”人看成精呀!
“我昨儿晚做个梦,你侄儿回来了,找不到家,站在门口使劲喊娘,我今儿就不放心,一定要回来看看……”
听老嫂子提到大哥唯一的又不见了的儿子,李老二不仅鼻子酸了,大哥在时,被鬼子逼着当过保长,可是从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儿,还在鬼子进村时保护过村里的来不及撤的人,多次救过村里的跑不掉老人,可是还是得罪了人,孩子跑出去在,没回来,落的大嫂老无所养……
“你是听说啥了?嫂子,你就说!”
“我回来主要是看老房子呢,老三有一回跟我商量要把七檩大房扒掉,我不想扒呀,我想留住个念想,孩子早晚会来有家……要扒也等我不在了……”
“嫂子,家里不宽裕,估摸老三是想用上面的砖,老房子上砖多,砖好,那就等等再说,我明儿给他说……”
“不难为你?”
二姥爷叹口气:“我这把年纪了,不怕得罪人……”主要是二姥爷家里的舅舅混的好,家里的儿子在平山上班,比一般的农村家庭都要富裕,而且有见识,周围人时不时都要麻烦他家,借个东西呀,稍点东西回来拉,有时还要借钱应急……
所以,李老二平时在村里受人尊敬,大家都要给个面子!
不过,二姥娘又给出个主意:“还是想个理由出来好说……”
冯玉娇在旁边看姥娘他们你一言他一语的商量,灵机一动,说:“姥娘,反正过阵子家里安稳下来就去找舅舅,不如说,舅舅有信儿了,有可能快回来了,房子要留着,行不行?”
大家一起琢磨……
二姥爷说:“就怕这样反而坏事呀!”
也是!
“其实还有一个理由,这样的七檩大房,这样的老房子已经很少了,三明三暗一个会客厅,很典型的中国传统大户人家的住房,很有特色,就像山西的大院那样,可以说是古物了,国家有可能要保护起来,就说有可能,传言,将来会很值钱,扒掉特别可惜,再也建不起来了,没准能换不少钱,千万不能贸然扒掉,,先把这个话传出去,让二姥爷家五舅舅说出去更可信,怎么样,”
三个老人都笑起来,这个倒是可以一试,财帛动人心呀,没有什么比更值钱能让人迟疑,让人犹豫不决了,就这么说!
李老二看看老嫂子,身体还不错,心中老有安慰,一拍大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