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将吐蕃使者的骄傲打得落花流水!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
吐蕃大使赤德松赞傲然开口:“大唐皇帝,若你们的词苑之才无法对上吐蕃献上的佳作,那唐朝的诗风不过是空盛名罢了!”
武则天冷峻的凤眸扫向骆宾王——这个才华横溢的七岁神童,正是唐朝这次论诗的主力。
然而骆宾王面色难看,显然对不出合乎谐律的应对之作。
会场一时鸦雀无声,唐朝众臣个个面露窘容。
武则天凤目中泛起冷然的杀气,她知道这一次唐朝若在诗词上落败,势必难逃颜面扫地之辱。
易辛侧头低声问身旁的彩霞:“对方赤德松赞所作的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彩霞轻声回答:“是一首咏雪的词章。”
“让我看看。”易辛说。
彩霞将抄录下来的诗文递给易辛。他仔细品读,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首写得较好的作品,但也止步于此,并未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易辛沉吟片刻,在心中已然构思出了对策——他要写一首更加精妙绝伦的雪诗,用辞藻的灵动与意蕴的深远完胜对手,让吐蕃使者无地自容!
他握笔的手微微颤抖,却也充满着热情。这是证明自己、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他一定要把握住!
思及此,易辛心头涌上一股豪情,他信心满满地提笔挥洒,笔力如脱缰野马,气势磅礴......
写毕最后一个字,易辛轻轻放下笔,转头看向太平公主。
公主美目微微一挑,低声问了一句:“能对得上么?”
易辛信心满满,眼中透着坚定:“公主请放心,区区此等草率之作,又岂是我大唐词苑的对手?定将让吐蕃使者无地自容!”
一首气势恢宏、词藻绚丽的咏雪诗章已然完成。那飞龙般的笔力,仿佛昭示着大唐文化的无上威仪!
易辛将诗稿呈上,太平公主凤目中也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
彩霞小心翼翼地接过易辛的雪诗,快步呈上武则天面前。
公主清了清嗓子,缓缓道:“等一等,我也拟了一首咏雪之作,不知能否胜过吐蕃使者的诗文?”
一首气韵绵长的雪诗呈上武则天案前。
当太平公主的咏雪诗呈上后,全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
唐朝宰臣中,骆宾王面露吃惊之色。他深知太平公主善于权谋,却不擅长诗词文章。她此举是想要做什么?
而吐蕃使团中,众使者脸上则写满了戏谑与猜疑——他们也清楚,太平公主向来只务实不求雅,诗词文章并非她的强项。
公主此举,恐怕是想利用自己的身份压制对手。若诗作平庸,只会令唐朝丢了体面。
想到这里,吐蕃众使者之间已然传递出几分轻蔑与嘲笑之意。他们不相信太平公主可以写出高水准的诗作。
而就在双方你来我往时,唯独易辛,脸上始终挂着神秘莫测的微笑......
吐蕃大使赤德松赞讥诮地开口:“我还以为太平公主连识字都不会,没想到她居然还懂得作诗!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吐蕃使团闻言,顿时哄堂大笑,纷纷表示赞同。
太平公主脸色一沉,美目中透出冷光。她明白,吐蕃使者这是在嘲弄自己不曾涉足文学之事。
唐朝文臣也脸色难看,因为这句话等同于嘲弄唐朝女子的文化修养。
此时的众人尚不知,太平公主的这一手,将给吐蕃使团带来怎样的打击!
武则天冷峻的凤眸扫向太平公主,她敏锐地发现,公主虽面带些许窘色,眼中却透着十足的自信。
这让武则天心中微微一动——难道公主对自己的诗词造诣极有信心?
想到这里,武则天清秀的面容上露出一抹冷笑,开口道:“吐蕃使者,你们听好了!朕能击退吐蕃大军,自然也能在诗词上压倒你们!切莫小觑我大唐的文采!”
吐蕃大使禄赞萨罗轻蔑地笑道:“好啊,我倒要听听太平公主是如何在诗词上压倒我们吐蕃的!”
言毕,他抱臂站定,满面讥诮地等待太平公主的诗作。
在座的唐朝臣子和吐蕃使者也都将目光集中到太平公主身上,个个面露期待、揣测与好奇。
太平公主这一手,能为唐朝争回颜面,迫使吐蕃低头认输吗?还是会因公主不擅词藻而令唐朝难堪?
在众人屏息等待之时,太平公主神色从容,丝毫不